利用错误资源,让学生自主探究

1.利用错误资源,让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标》中提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依据。学生知识的建立,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过程,而是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自己主动探究来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一节真实的课堂教学,学生不可能不出现错误,就因为有了这样那样的错误,才使课堂教学更精彩,更能体现真实性。因为教师不但可以通过挖掘学生的错误资源,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还可以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例如:在学习《年、月、日》的知识时,在学习完判断闰年还是平年的方法后,我让学生来判断:2100年是闰年还是平年?因为没有学过除数是整百的口算,绝大部分学生不会计算。这时有一个学生突然说道:等于5,余数1,只要把被除数和除数末尾的两个0都去掉就可以算。其他学生受其启发,在练习本上计算起来,不一会儿,结果也出来了,都说是5,余数1,很多学生都洋洋得意。我不露声色地问了一句:你们能想办法证明一下自己的答案是对的吗?有的学生不假思索地说不用计算了,肯定是5,余数1,有的学生则拿起笔在验算。过了一会儿,发现5×400+1等于2001,不是2100。那可能是500,余数1,有的学生开始了猜测,我还是把探究的权利让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去验算。紧接着我带着学生进行分析,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当学生在探索2100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过程中出现错误时,我没有给予否定,而是让学生自己来证明答案正确与否,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