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评价变成一种习惯
鲍 琴
课内的生生合作是指在课堂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是学生思维的碰撞、观点的延伸,也是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一种有效方式。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中我发现,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去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生生互评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孩子越小,越需要展示。所以我们要从一年级开始就让学生学习生生互评这种学习方式,让评价变成一种习惯。
生生互评在一年级教学中的意义:
1.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生生互评,就是一个能诱发这种学习动机的载体,让学生愿意听同伴的发言,发现同伴的优缺点,调动他们的学习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有多个人和多方面的刺激,他们注意力相对会集中些。而且他们不再是习惯地等待被老师评价,每位同学都有当小老师小评委的机会,成为课堂的主人。
2.让学生学会倾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的孩子本身具有好动、注意力分散、自律性差等特点,在课堂上最缺乏的就是倾听的习惯,他们很急躁,没有耐心。但是生生互评让他们成了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他们就有了倾听的需求和动力。只有让他们有机会去评价别人或者被别人评价的时候,他们才会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才会愿意倾听。有这么一句名言:“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从小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良好习惯,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基础。
3.让学生学会取长补短,塑造良好人格
生生互评的学习方式中,孩子都是拿自己和他人在比,每一次评价都是一个正视自我、审视自我的过程。生生互动评价使学生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取长补短。评价别人的同学会充分展示自己的优点,会有一种成就感,产生对学习的喜爱,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向他人学习;被评价的同学会得到鼓励和补充,对自己有更充分的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孩子就知道了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塑造良好的个人品质。
生生互评在一年级教学中实施的三部曲:
1.生生互评的基础——学会倾听
一年级学生好动,容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学习单调乏味,学生的注意力肯定容易分散,生生互评是让学生学会倾听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同时学生的互评要以倾听为基础,听清教师的问题,听清同学的发言,才能进行评价。所以要想实现生生互评,教师必须用各种手段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倾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意志的锻炼,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长期性,贯穿教学的始终。
2.生生互评的起点——建立“评价模型”
一年级的孩子是不会主动想到去评价他人的,那么就需要在班级建立一个“评价模型”,最好用班级自编的儿歌或者童谣,教师和学生或者学生和学生用童谣的调子一唱一对,孩子们一听,就知道现在是要评价同伴了。我在教学中是由单向到双向来建立“评价模型”的。
单向型,就是单向的评价,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有意识地思考,也让学生知道自己怎么样才能做得更好。当这种训练经历了一段时间以后就可以进行第二步了。双向型,这种评价是双向的,建立这个评价模型初期,教师要教孩子如何说,特别是让他们学会学生间的对话。孩子在接受一个新生事物的时候必须先要给他建立个模型,要不他们就不知道怎么去做,就像婴儿学走路一样,在刚开始的时候必须要有学步车的帮助,不要怕固有的模式束缚了他们,当他们把评价当成一种习惯以后,这个模式也就不复存在了。
3.生生互评的灵魂——利用“评价模型”多角度思考
在这个“评价模型”中,主体的部分是学生自己的思考。一年级孩子评价的时候只盯住别人的缺点,这样不利于孩子的自信和发展,教师要在生生评价中引导学生学会一分为二地评价,先要用赞赏的眼光去欣赏他人的优点,再真诚地指出他人的不足。还要让孩子在评价时不要只看知识本身,还要关注声音、站姿、他人学习的进步、学习的状态等等。让孩子知道要从多角度评价别人,也能从多方面向他人学习。生生互评需要有个过程,绝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能当评判员。当学生敢于评价时,不管精彩与否,教师首先要予以肯定。当学生评价得当时,教师更要由衷地赞扬,并适时抓住时机,给学生指明评价的方向。随着初尝的喜悦,榜样的树立,学生一定能渐渐生出评价的兴趣。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很显然,评价的本身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要的是能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所以,我们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模式,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习,在评价中成长,在评价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