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健美操融合在体育课中

把健美操融合在体育课中

陈 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二字,通过各种各样的锻炼方式健身。通过健美操运动锻炼健身的人越来越多。为什么这么多人会选择健美操这项运动作为锻炼身体的方式呢?对于体育教师来说,健美操能否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启示呢?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我们能否更好地把这项运动融入体育教学中呢?带着这些疑问和想法,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想要把健美操运用到体育课中就必须了解这项运动。首先我参加了一些关于健美操运动的学习培训。通过培训使我对健美操这项新兴的运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健美操是以人体为对象,以健美健身为目标,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内容,以艺术创造为手段,融体育、舞蹈、音乐于一体的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为了能突出健美操的特点,我们必须将形体美、姿态美和动作美有机地结合起来,着重强调动作的力度、激情与表现力,以及在动作的设计与成套编排中的巧妙、合理、新颖。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如果准备活动只是一般的徒手练习,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难以取得锻炼效果,因而影响了准备活动的质量。为此,在准备活动中,我做了一些小小的尝试,有了很大的收益。我根据基本部分内容的需要,以健美操代替一般徒手操进行教学,深受学生欢迎,大大提高了准备活动的质量。我总结了一下质量提高的原因所在:

1.健美操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融体操和舞蹈于一体,具有健美性、韵律性、时代性。

2.因为健美操这项运动本身的特点就是需要健康活泼、节奏鲜明的音乐以及轻松欢快的动作,所以它能够更好地迎合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

3.健美操运动既有柔韧性的练习又有力量型的练习,并且运动到全身各关节,所以把一套健美操放在准备活动部分,可以使身体各个关节得到充分的活动,为后面的运动做好准备。

4.健美操可以迅速地调动机体各系统进入工作状态,克服因气候原因造成的机体惰性。

5.当本课时运动量较小时,可以选用健美操来弥补运动量的不足。

从上学期开始我就把健美操作为教学内容正式运用到体育课当中,并制定了单元教学计划及学习领域目标。我用五(1)班和五(2)班作为试点。五(1)班运用了健美操进行教学,五(2)班则没有使用。学期结束后教学效果有明显的差异:就拿学习广播操来说,五(1)班同学在学习时,大多数能够注意到身体的姿态,动作到位并能按要求做,节奏感强,能够按照音乐节拍做到全班动作整齐一致。而五(2)班做操的效果无论是从节奏来说,还是从动作的姿态来说都没有那么好,只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能够注意到节奏和姿态。

健美操具有较大的练习强度,增强了学生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提高了学生的耐力,特别是对提高女生中长跑成绩有很大的作用。还是拿五(1)班和五(2)班来比较:五(1)班有24名女生,其中有21名400米的成绩达到了优秀,只有一个特别肥胖的是合格,其他均为良好。而五(2)班有25名女生,只有11名女生达到了优秀,5名学生是良好。

此外,学生在综合测试的时候,无论是从柔韧性来看还是从耐力速度方面来看都有所提高,体育成绩比没用健美操教学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可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用健美操代替一般徒手操,不仅提高了准备活动的质量,而且对基本部分的学习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增强了学生的体质。

以健美操代替一般徒手操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小学阶段学生的骨骼、肌肉发展较快,而持久性和协调性较差。所以,在教授健美操的时候,第一学年,动作应较简单,节数不宜过多;动作幅度可以小些;转动范围不要超过180 度;采用一些形象动作练习(如鸭子步),便于学生模仿记忆;强度不宜大,跑跳的部分节数一般较少,1~2节就可以了,否则易导致基本部分学习时过早疲劳,影响教学效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感觉、知觉得到发展,到了第二、第三学年,动作难度可以加大,增加同向或反向的动作,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可以加大动作的力度和弹性;动作速度由慢到快;运动量由小到大,但是跑跳仍不宜太多;增加放松练习,调整全身各部位。

第二,在音乐选择上,应根据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以及感受的能力来选择。第一学年可以选择学生较熟悉的、节拍明显、强弱分明的音乐,一般两拍一动,或是一拍一动,这样有利于学生跟上音乐的节奏,提高练习兴趣。到了第二、第三学年,可以选择一些节奏分明、韵律感强、富有朝气的乐曲,在两拍一动的基础上多用一些一拍一动的动作,以带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健美操运动的动作美、韵律美。

第三,教师在做示范动作的时候,动作要舒展大方,造型优美,充满朝气,富有感染力,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

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授健美操,并在准备活动中应用,可以丰富课堂,提高准备活动的质量,提高教学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提高都起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