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与健康寿命
1.亚健康的概念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是指机体在内外环境不良刺激下引起心理、生理发生异常变化,但尚未达到明显病理性反应的程度。从生理学角度来讲,就是人体各器官功能稳定性失调尚未引起器质性损伤。在此状态下如能及时调控,可恢复健康状态,否则会发生疾病。
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组织结构的退化(老化)及生理功能减退亦可引起亚健康,因此目前认为人体衰老的表现也属于亚健康。
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时的主要表现有容易患病,身心感到不适;对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不能很好发挥体力和心理上的潜力。因此应重视亚健康,采取有效的措施使有缺陷或障碍的身心功能得到改善、增强或补偿,从亚健康状态转归到健康状态。
2.导致亚健康的原因
引起亚健康的原因大约有4种。
(1)由于过度疲劳造成的精力、体力透支
因生活、工作节律加快,竞争日趋激烈,使人们用脑过度,心身长时期处于超负荷紧张状态,由紧张而造成机体身心疲劳。表现为疲劳,精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睡眠质量不佳,颈背腰膝酸楚疼痛等。长期下去,必然造成内脏功能过度损耗,机能下降而出现亚健康状态。
(2)人的自然衰老
人体成熟以后,大约从30岁左右就开始衰老,到了一定程度,人的机体器官开始老化,出现体力不足,精力不支,社会适应能力降低等现象。譬如女性患更年期综合症时,会出现生理功能紊乱、精神和情绪躁乱等现象;男子虽然更年期综合症状不明显,但也会产生生理机能减退,精神烦躁,精力下降等综合症状。这时人体是没有病变的,但是已经不完全健康,属于亚健康状态。
(3)现代身心疾病
如心、脑血管病和肿瘤等疾病的前期。现在世界各国公布的死亡前三位病因,几乎都是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这些病在发病前相当长的时间内,机体可能处于亚健康状态,人体内脏系统虽然没有显著病变,但已经有功能性障碍,如胸闷,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心悸,无名疼痛等。各种仪器和化验手段都不能发现阳性结果。没有对症的药,也没有合理的解释。
(4)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
即使是一个健康的人,在某一特定的时期也可能处于亚健康状态。人的体力、精力、情绪都有一定的生物节律,有高潮也有低潮。在低潮期脑力和体力的功能与正常时比较都有很大的反差。在低潮时期,会表现出亚健康状态。
3.亚健康的诊断
当出现应激能力下降、工作效率降低、情绪低落等一系列自我感觉,而医学检查所得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均无明显异常,医生无法做出明确诊断时,可确定处于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的诊断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失眠:不能人睡,多梦,容易惊醒,睡不踏实,疲惫,头疼,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等。
神经衰弱:极易产生兴奋、疲劳或衰弱,并有头痛、眩晕(头紧箍样沉重感,颈后发僵),健忘,失眠,多梦,失去自信心,乏力,食欲下降,精神萎靡等。
疲倦:周身乏力,没精神,头重或昏沉感,手掌、腋下很容易出汗,站立时极易出现头昏眼花,常有耳鸣,易患感冒或口周疱疹,常感手足发冷或局部麻木。
胸闷烦乱:内心苦闷并伴有窒息感,早搏、心悸,胸闷、心前区有重压感。
食欲下降:常感饮食不消化,沉积于胃中,常腹胀、腹部隐痛不适、腹泻或便秘,咽喉疼痛,常出现口腔溃疡,舌上常出现白苔,口臭较重。
应激能力下降:睡眠质量很差,不易入睡或易醒,晨起有倦怠感,对周围的事情漠不关心,心神不宁、容易生气,眼睛很容易疲劳,鼻塞流涕,肩臂易僵硬酸痛,腰背酸痛,疲劳感不易消失,稍有活动即感疲劳,体重减轻。
工作效率降低:精力不能集中,常有记忆中断现象,如忘记很熟悉的人、物和事情。
心理抑郁:对生活兴趣明显减退,甚至丧失了业余爱好,感到精力不足,学习、生活缺少信心,自我评价低,夸大自己的缺点,内疚,常回忆不愉快的往事或遇事向坏处想,但仍有自制力,对个人前途悲观失望,自我封闭,严重者甚至感到活不下去,产生轻生意念。
性格缺陷:自卑,孤独,悲观,易激动,情感脆弱等。
偏执人格:情绪不稳定,易趋向极端,变化无常,性情怪癖,缺乏对后果的洞察和考虑,经常只顾眼前利益,怯懦、冷漠与孤僻,行为鲁莽,易和他人冲突,有时还会伤害自身并容易向恶性方向发展。
4.亚健康的预防和消除
(1)适度运动
生命在于科学的运动。坚持适宜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或者选择参加各项健身活动,能有效的延缓人体各器官的衰退老化。亚健康的人多数是脑力劳动者,对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有效途径认识不足。经常处于坐位工作的人群只要根据自己的年龄、体力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并持之以恒,可以达到改善亚健康的目的。
(2)全面、均衡、适量的营养
人体对各种物质的需求量都有一个度,过量摄入将会适得其反,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的长期过量进食,尤其是饱和脂肪酸过量会导致亚健康状态。因此均衡适量的营养是维护健康的基本手段之一。缺乏营养会使人衰老憔悴,导致多种疾病,如营养不良性水肿、贫血、夜盲、脚气病、糙皮病、坏血病、佝偻病等。营养过剩也会造成不良后果,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进食过量的蛋白质不但不能充分被机体利用,反而会增加肾脏负担;进食大量动物性脂肪和缺乏纤维的食物,往往成为某些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的诱因。因此,要根据自已的具体情况制订营养计划,最好征求营养师或医生的意见,制定科学合理的食谱。
(3)调控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大量资料证实,长期的精神刺激和压力以及长期的压抑愤怒等负性情绪,也是导致亚健康的一个方面的因素。如果情感刺激过于强烈,便会进一步导致心身病态,引发多种疾病、暴怒甚至导致脑溢血、心肌梗塞、轻生意念。所以,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豁达、奋发进取的精神,是防治亚健康的精神基础。可适当培养业余爱好,如读书、听音乐、练字画、体育锻炼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
(4)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日常生活中戒除不良习惯和嗜好,如吸烟、酗酒、偏食,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提高自我保健意识,自觉构筑控制亚健康发生的第一道防线。克服不良生活方式是防治亚健康状态的基础。
(5)适时干预
采取药物预防、保健品调理、体育锻炼相结合的干预措施,对失眠多梦、口腔溃疡、消化不良和躯体疼痛等症状,可适当用药或理疗或心理治疗等,使机体能转归健康。
(6)睡眠养神
现代人普遍睡眠不足,而睡眠和休息使大脑及机体处于恢复状态,能消除疲劳而重新获得精力和体力。人要学会为自己积蓄体力和精力,即使闭目养神片刻,或伏案稍事休息,都可消除疲劳。研究指出:每晚睡眠不足4小时的成人,其死亡率比每晚能睡7、8小时的人要高180%。不过每晚睡眠时间超过10小时的人,也比那些每晚只睡7、8小时的人死亡率要高80%。可见适量睡眠才能达到宁神养气的效果。
(7)走近大自然
近年发现,走近大自然是缓解“亚健康”症状的绝妙措施。到大自然中去欣赏飞瀑流泉、芳草异卉,使人心爽神怡,豁达开朗。良性的心理影响生理,机体各种生命节律与自然相和谐,无形中提高了生命的活力。同时,将身心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沐浴阳光和新鲜空气,获得很好的健康疗养。
正当人们在传统生命理念下追求人均寿命的时候,“健康寿命”的崭新生命理念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公共卫生学教授加尹·奥山斯基和加州大学的衰老研究专家莱奥纳德·海佛立克提出。其大致内涵是:“活得好,比活得久更重要。人类的科学研究应该把关注的焦点投向‘健康寿命’上,而不能一味盯住平均寿命不放。”
在健康概念这个“生存元素”上,传统的概念是:“健康就是身体没病”及“生理疾病就是不健康”等。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的认识观念的不断更新,以往这种概念,显然已经无法全面地概全健康这个概念了。“活得好(质量),比活得久(数量)更重要”这个理念向人们表明,生命的存在价值重在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