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奋剂的发展历史

二、兴奋剂的发展历史

1889年英国字典出现兴奋剂一词,为用于赛马的鸦片和麻醉剂的混合液。1865年首次报道荷兰游泳运动员用兴奋剂。1879年6月的自行车赛上,运动员服用咖啡因、含乙醚的糖,喝含硝酸甘油、酒精的饮料,教练还给运动员服用海洛因、可卡因等等兴奋剂。1886年在法国600千米自行车赛中,一名运行员服过量兴奋剂而死亡,这是世界上第一例报道。20世纪50年代用兴奋剂的运动员剧增。1952年在冬季奥运会更衣室内找到大量药物与注射器。1955年多次在自行车比赛中查出兴奋剂,故称自行车项目是兴奋剂的“温床”。1956年,查出很多自行车运动员应用苯丙胺,同年墨尔本奥运会上自行车运动员用士的宁导致抽搐。1960年在罗马奥运会上教练给一名自行车运动员服用过量苯丙胺和烟酸合剂而导致运动员死亡。1967年后,多名赛车、冰球、足球、拳击运动员服用“祛疲丸”或血管扩张剂而死。还有的运动员死于海洛因中毒。不完全统计,从上世纪60年代起,由于直接或间接使用兴奋剂造成运动员死亡的达30多起,运动医学会报告,在441名教练员中35%的人有过使用苯丙胺的经历。为此,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于1967年成立医务委员会。1968年在法国冬季奥运会和墨西哥夏季奥运会第一次设立兴奋剂检测机构,从此奥运会开始了兴奋剂检测工作。80代开始,违禁药物的使用从竞技发达的竞技强国向世界其他国家蔓延,尤其是1988年汉城奥运会号称世界“第一飞人”本·约翰逊服用禁药成为世界体坛最大丑闻。1992年奥运会前,世界卫生组织一项新闻公报透露,经民意测验西方运动员约有20%的人承认用过兴奋剂。到目前为止,兴奋剂的使用范围已由过去主要用于耐力或超耐力项目发展到几乎所有的运动项目,由原来主要使用神经系统兴奋剂发展到风靡世界的同化类激素,由比赛时使用发展到训练时也使用,更令人震惊的是服用兴奋剂之风已在青少年中蔓延,据美国有关专家估计,美国有5%的中学生运动员在服用类固醇。莫斯科反兴奋剂中心领导认为,使用兴奋剂涉及范围之大,将威胁着一代人的健康。由此可见,兴奋剂已对竞技体育造成极大的影响,必须同使用兴奋剂行为作不懈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