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1997年4月由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会通过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根据营养学原则,结合国情制定的,是教育人民群众采用平衡膳食,以摄取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指导性意见。
(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人类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除母乳外,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平衡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因而要大力提倡人们摄取多种食物。
谷类食物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改善,人们倾向于食用更多的动物性食物。根据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的结果,在一些比较富裕的家庭中动物性食物的消费量已超过了谷类的消费量。这种“西方化”或“富裕型”的膳食提供的能量和脂肪过高,而膳食纤维过低,对一些慢性病的预防不利。提倡谷类为主是为了提醒人们保持我国膳食的良好传统,防止发达国家膳食的弊端。
另外要注意粗细搭配,经常吃一些粗粮、杂粮等。稻米、小麦不要加工过精,否则谷粒表层所含的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素和膳食纤维大部分就流失到谷糠之中。
(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蔬菜与水果含丰富的维生素、无机盐和膳食纤维。蔬菜的种类繁多,包括植物的叶、茎、花薹、茄果、鲜豆、食用菌藻等,不同品种所含营养成分不尽相同,甚至差距很大。红、黄、绿等深色蔬菜中维生素含量超过浅色蔬菜和一般水果,它们是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叶酸、无机盐(钙、磷、钾、镁、铁)、膳食纤维和天然抗氧化物的主要或重要来源。我国近年来开发的野果和猕猴桃、刺梨、沙棘、黑加仑等也是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的丰富来源。
有些水果维生素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如新鲜蔬菜,但水果含有的葡萄糖、果糖、柠檬酸、苹果酸、果胶等物质又比蔬菜丰富。红黄色水果例如鲜枣、柑橘、柿子和杏等是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的丰富来源。
薯类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以及无机盐。我国居民近10年来吃薯类较少,应当提倡多吃薯类。
含丰富蔬菜、水果和薯类的膳食,在保持心血管健康、增强抗病能力、减少儿童发生干眼病的危险及预防某些癌症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奶类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钙含量也较高,并且钙的利用率很高,是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我国居民膳食提供的钙质普遍偏低,平均只达到推荐供给量的一半左右。我国婴幼儿佝偻病的患者也较多,这可能与膳食钙摄入不足有一定的关系。大量的研究工作表明,给儿童、青少年补钙可以提高其骨密度,从而延缓其发生骨质疏松的年龄;给老年人补钙也可能减缓其骨质丢失的速度。因此,因大力发展奶类的生产和消费。豆类是我国的传统食品,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以及B族维生素等。为提高农村人口的蛋白质摄入量及防止城市中过多消费肉类带来的不利影响,因大力提倡豆类及其制品的生产和消费。
(四)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鱼、禽、蛋、瘦肉等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和无机盐的良好来源。动物性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更适合人体需要,且赖氨酸含量较高,有利于补充植物性蛋白质中赖氨酸的不足。肉类中铁的利用较好,鱼类特别是盐水鱼所含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血栓形成的作用。动物肝脏含维生素A极为丰富,还富含维生素B12、叶酸等。有些脏器如脑、肾等所含胆固醇相当高,对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不利,应适当减少其摄入量。部分大城市居民食用动物性食物过多,吃谷类和蔬菜不足,这对健康不利。
肥肉和荤油为高能量和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会引起肥胖,并且是某些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应当少吃。目前猪肉是我国人民的主要肉食,猪肉脂肪含量高,应发展瘦肉型猪。鸡、鱼、兔、牛肉等动物性食物含蛋白质较高,脂肪较低,产生的能量远低于猪肉,应大力提倡吃这些食物,适当减少猪肉的消费比例。
(五)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进食量与体力活动是控制体重的两个主要因素。食物提供人体能量,体力活动消耗能量。如果进食量过大而活动量不足,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积存,增加体重,机体发胖;相反若食量不足,劳动或运动量过大,长期能量亏空会引起机体消瘦,造成运动能力下降。所以人们需要保持食量与能量消耗之间的平衡。脑力劳动者和活动量较少的人应加强锻炼,开展适宜的活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而消瘦的儿童则应增加食量和油脂的摄入,以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和适宜体重。体重过高或过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现,可造成抵抗力下降,易患某些疾病,如老年人的慢性病或儿童的传染病等。经常运动会增强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保持良好的生理状态,提高工作效率,调节食欲,强壮骨骼和预防骨质疏松。
三餐分配要合理。一般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别占总能量的30%、40%、30%为宜。
(六)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吃清淡膳食有利于健康,即不要太油腻,不要太咸,不要过多的动物性食物和油炸、烟熏食物。目前,城市居民油脂的摄入量愈来愈高,这样不利于健康。我国居民食盐摄入量过多,平均值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值的两倍以上。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钠的摄入量与高血压发病呈正相关,因而食盐不宜过多。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日食盐用量不超过6克为宜。膳食钠的来源除食盐外还包括酱油、咸菜、味精等高钠食品以及含钠的加工食品等。应从幼年就养成吃低盐膳食的习惯。
(七)饮酒应限量
在节假日、喜庆和交际的场合人们往往饮酒。高度酒含能量高,不含其他营养素。无节制饮酒,会使食欲下降,食物摄入减少,以致发生多种营养素缺乏,严重时还会造成酒精性肝硬化。过量饮酒会增加患高血压、中风等危险,并可导致事故及暴力的增加,对个人健康和社会安定都是有害的。应严禁酗酒,可少量饮用低度酒,青少年不应饮酒。
(八)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在选购食物时应选择没有变色、变味并符合卫生标准的食物。进餐要注意卫生条件,包括进餐环境、餐具和供餐者的健康卫生状况。集体用餐要提倡分餐制,减少疾病传染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