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B1(硫胺素)

一、维生素B 1(硫胺素)

(一)理化性质

维生素B1对氧气稳定,比较耐热,在酸性介质中极其稳定,在pH3时,即使高压蒸煮至140℃经一小时也很少破坏;在碱性介质中则对热极不稳定,在pH大于7的情况下煮沸,可以使其大部分或全部破坏;甚至在室温下储存,亦可逐渐破坏。故在煮粥、煮豆或蒸馒头时,若加入过量的碱,维生素B1会大量损失。酸盐在中性及碱性介质中能加速维生素B1的分解破坏。

(二)维生素B1食物来源

含维生素B1丰富的食物有:谷类、豆类、酵母、干果及硬果、动物心脏、肝、肾、脑、瘦猪肉及蛋类;蔬菜较水果含维生素B1稍多,尤其是芹菜叶及莴苣叶含量较为丰富;谷类食物中,全粒谷物富含维生素B1,杂粮的维生素B1也较多;根茎类中甘薯及马铃薯的维生素B1含量虽不突出,但若做主食用,也是维生素B1的重要来源。

常见食物中维生素B1含量见表3-6。

表3-6 常见食物中维生素B1含量 (毫克/100克)

(三)生理功能和作用机理

维生素B1参与细胞中糖的中间代谢,以维生素B1焦磷酸酯(TPP)的形式作为脱羧酶系统的辅酶,参与α-酮酸(例如丙酮酸或α-酮戊二酸)脱羧反应;维生素B1还可刺激胃的收缩,促进胃内容物的排空。

(四)维生素B1的需要量

由于维生素B1的需要量与机体能量摄入量成正比,所以一般认为维生素B1的供给量应按照能量总摄入量来考虑,以每千卡能量相应供给若干毫克维生素B1较为合理。每千卡能量所需维生素的毫克数称为营养密度。

世界卫生组织资料表明,膳食中维生素B1低于0.3毫克/千卡,即可引起脚气病,大多数脚气病患者膳食中维生素B1含量低于0.25毫克/千卡。目前多数国家B1供给量标准皆为0.5毫克/千卡。根据能量的摄入差别,维生素B1的摄入量为0.5毫克/千卡。我国最近发布的正常男、女的膳食参考摄入量分别是1.4毫克/天和1.3毫克/天。在体育运动时,糖代谢增强,维生素B1的需要量也增加,因此,运动员要多补充一些维生素B1,推荐的运动员维生素B,的适宜摄入量是3~5毫克/天,或1毫克/千卡。

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制定的中国居民维生素B1参考摄入量(RNIS)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见表3-7。

表3-7 中国居民膳食维生素1,参考摄入量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五)维生素B1缺乏症及其临床表现

若机体中维生素B,不足,则脱羧酶的活力下降,使糖代谢发生障碍,并影响机体整个代谢过程。缺乏维生素B1时,不仅使丙酮酸不能继续代谢而且还影响一些氨基酸的转氨作用,破坏机体氮平衡。维生素B1与水盐代谢亦有关系,缺乏时,即使心脏机能正常,有时也有水肿现象发生。

人类长期大量食用碾磨过分精白的米和面粉,而又缺乏其他杂粮和多种副食品的补充,就容易造成维生素B,的缺乏而患脚气病。如果在高能量膳食中,其绝大部分能量又来自碳水化物,更将加速缺乏病的发展。过去在以精白米为主要粮食的国家和地区,经常发生脚气病。

成人脚气病临床表现特征是多发性神经炎、肌肉萎缩及水肿。首先出现体弱及疲倦,然后出现头痛、失眠、眩晕、食欲不佳以及其他胃肠症状和心动过速,继续出现的主要症状可能有以下几种类型:

1.干性脚气病型

以神经症状为主,可以出现烦躁、健忘、精神不集中、多梦、多疑等、稍后出现外周神经炎症状,如:全身肌肉疼痛,腿沉重麻木、腓肠肌压痛、最后肌肉麻痹,膝反射最初过敏,后来减退,以至消失。

2.急性恶性脚气病型

主要为循环系统症状,患者多感衰弱、心悸、气喘、胸闷,血压可降至1070~1333/530~800kPa(80~100/40~60毫米汞柱),右心房扩大。内脏充血,静脉压增高,并出现水肿。

3.湿性脚气病型

主要为水肿和浆液渗出症状。有时心脏功能正常,但仍可出现水肿,可能由于微血管渗透性增大所致。

以上几种类型的症状,有时往往合并出现,称为混合型脚气病。虽然脚气病主要是维生素B1缺乏病,但实际上常常伴有其他维生素的不足而成为B族维生素缺乏病。

(六)维生素B1与运动能力

作为脱羧酶的辅酶,维生素B1在细胞内的数种生化反应中是一种重要的辅酶。缺少维生素B1会影响糖的代谢。而在持续性的高强度有氧运动中糖代谢是主要能量来源,缺少维生素B1,可能还会导致血红蛋白(另一种影响有氧运动能力的因素)生成量减少。运动员连续10~14天食用缺乏维生素B1的膳食,肌肉耐力就会降低,当维生素B,的摄入量恢复正常时,肌肉的耐力也就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