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饮料补充的原则和方法

五、运动饮料补充的原则和方法

(一)运动前可适当补充水分

以增加机体的水贮备,但不宜喝太甜的饮料。一般运动前10~15分钟,喝400~600毫升水,可增加体内的水贮备,预防运动中水分丢失太多,对维持水平衡有一定作用。但运动前不宜饮太甜的饮料,如糖量过多,会引起胰岛素反应,反使血糖降低,肌糖原提早排空,加快疲劳发生,也会引起胃肠痉挛,对运动不利。

(二)运动中或运动后补充水分应少量多次

在运动中及运动后水分的补充,宜采取少量多次,使机体在一天生活中逐渐补充,保持水分平衡。但要注意,一次不要喝大量的水。尤其是口渴感较重时,要避免一次暴饮的做法。运动中每15~20分钟饮水150毫升左右,运动后也应少量多次。这样既随时补充了水分,又不增加胃肠和心脏负担,或者在口渴感严重、咽干症状一时缓解不了时,可以反复含漱饮料,或者内服微量能导致唾液分泌增加、生津止渴并有清咽润喉作用的饮料如“利喉乐”等。实践证明,这些方法能有效地解决口渴、咽喉干燥和“假性缺水”等现象,有助于运动训练和运动能力的发挥。

(三)高气温条件下补液应给予与体液等张等渗或低张低渗的电解质溶液,不宜单服盐片

由于剧烈运动时,人所排出的汗液中,水的丧失大于盐的丧失,若补充高张高渗液体,或口服盐片时,又不同时补充足够的水,身体中盐的浓度增加,反而会加重脱水,同时会引起胃肠道的刺激从而导致一种潜在的不平衡的危险。所以必须调整补充饮料中的盐与水的比例,以避免这种危险。在一般情况下,运动员通过正常的膳食可获得足够数量的盐。

(四)饮料中含糖量一般不宜过高

应配以多种糖或低聚糖较好。如果含糖量太高,糖的浓度愈大,通过胃的时间愈长,这就影响了水分及时进入体内。据研究,夏天饮料的糖浓度不宜超过2.5%,在寒冷环境下运动时,由于体热的散发不是主要矛盾,体内水分的损失较夏天少,而机体的能量消耗却较大,因而饮料的糖度可适当增加到5%~15%,使其缓慢地通过胃,较稳定地给机体补充水分和糖,以维持血糖水平。糖的种类问题:如果单由葡萄糖形式存在,由于在人体内吸收太快,而短时间内吸收较多易造成反应性低血糖,使体力减弱。故认为应补充易消化的淀粉降解产物如麦芽糊精,其渗透性小,又不致使人感到太甜。或者补充多糖、低聚糖,低聚糖边水解边吸收,避免了反应性低血糖。

(五)饮料的温度在10~13℃为宜

低温饮料能较迅速地通过胃,研究证实凉饮并不会引起腹痛。

(六)饮料中不能含有兴奋剂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