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能量平衡
所谓能量平衡是指机体消耗和摄入的能量趋于相等。能量平衡是营养学中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也是评价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当能量的摄入量与消耗量相当时,人体的体重保持恒定;能量摄入量大于消耗量时,体重和体脂会增加;能量摄入量小于消耗量时,则体重会减轻,两者都有损于身体健康。
人体的能量消耗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基础代谢的消耗、运动的生热效应、食物的生热效应和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每天消耗不尽相同,18岁~20岁青年学生男性每天消耗能量2400千卡(10042千焦耳)~2800千卡(11715千焦耳),女性则为2300千卡(9632千焦耳)~2400千卡(10042千焦)之间。
人体能量来源主要是食物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这三种产热营养素在人体的代谢中,既各有特殊生理功能又相互影响。糖类与脂肪间可相互转化,二者对于蛋白质的消耗也有替代作用。在选择食物时,应考虑到各营养素之间的平衡,根据我国人民习惯,一般成年人膳食中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供能各占总能量的60%~70%、10%~15%和20%~25%。人体能量的需要量因受劳动强度、年龄、性别、生理特点等因素影响而有所不同,一般成人能量摄入量和消耗量保持平衡,就能维持各种正常的生理活动的需要。
人体能量的需要量因受劳动强度、年龄、性别、生理特点等因素影响而有所不同,一般成人能量摄入量和消耗量保持平衡,就能维持各种正常的生理活动和身体健康。
(一)能量不平衡的危害
在一定时期内机体的能量收支不平衡,首先反映在体重的变化,然后可发展到降低身体机能,影响健康,引起疾病,甚至缩短寿命。所以,无论能量过多与不足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1.能量过多的危害
摄入能量过多,其多余部分在体内转变为脂肪,使体脂增多,体重增加,形成肥胖。肥胖对健康不利,因为身体肥胖,不但有大量脂肪积聚在皮下,而且还有许多脂肪沉积在一些内脏上。如果大量脂肪沉积在肝脏里,使之变成脂肪肝,肝脏的许多重要生理功能就会受到影响。
腹腔、肠系膜、大网膜和胸壁上堆积脂肪,可使膈肌活动受限,胸腔容积变小,妨碍呼吸和气体交换。如果心包上脂肪增多,压迫心脏,影响血液回流。使人容易产生疲劳,不能承受较重的体力活动,并常感到头痛、头晕、心悸、腹胀等。肥胖还往往引起体内脂类代谢紊乱,造成血脂过高,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所以,许多疾病都与肥胖有关。研究报道,肥胖者冠心病比体瘦者多5倍,高血压比正常人多2~3倍。肥胖还易诱发糖尿病、胆石症、胰腺炎和痛风症等。
2.能量不足的危害
当能量摄入不足时,体内贮存的脂肪和糖原将被动用,甚至体内的重要物质——蛋白质也被动用分担供能,使体重减轻,瘦体重也减轻,导致肌力减弱,工作效率下降。长期能量摄入不足,影响蛋白质的吸收利用,会加重体内蛋白质的缺乏,引起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其临床表现为基础代谢降低,消瘦、贫血、精神萎靡、皮肤干燥、肌肉软弱、脉搏降低、抵抗力下降、健康水平下降并易患感染疾病等。
造成能量不平衡的原因有两方面:饮食与运动。就个体而言,可能是摄入能量过多或不足,也可能是缺乏运动或运动过度。此外,某些疾病也可使能量代谢失去平衡。为了避免能量摄入过多或过少对人体造成的危害,要注意保持能量的收支平衡,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定期观察体重变化或测量皮脂厚度,及时纠正能量失调,以使能量摄入和消耗保持动态平衡。
(二)能量不平衡的判断方法
可通过直接测热法和间接测热法,或采用较为简便的“活动观察法”或“体重平衡法”,另外,还可采用公式简易推算法来计算能量消耗,依此判断能量是否平衡。
思考与练习
1.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食物卡值各为多少?
2.在氧气供应不足时运动,采用哪种物质代谢供能较为经济?为什么?
3.人体的能量消耗有几种形式?各占多少百分率?
4.男性按每天消耗能量2500千卡计,女性按每天消耗能量2000千卡计,按照平衡膳食的要求,男、女每天应补充糖、脂肪和蛋白质多少克?
5.某学生30天前后体重增了500克,试推算该学生每天多摄入了多少能量?
6.试述不同年龄人群对能量平衡的要求和能量摄取与消耗不平衡对人体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