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豆类营养

二、豆类营养

豆类包括大豆(黄豆、青豆、黑豆等)、绿豆、豌豆、蚕豆、豇豆与红豆等。

(一)大豆

大豆的蛋白质含量丰富,是精肉的2倍,是鸡蛋的3倍,是牛奶的12倍,大豆蛋白是唯一能替代动物蛋白的植物性食品。所以有“植物肉”、“绿色的乳牛”等美誉。大豆脂肪中含有50%以上人体必需脂肪酸,可提供优质食用油。大豆中还有较多的维生素和钙。

整粒大豆煮熟后的蛋白质消化率只有60%左右,若把大豆加工制成各式各样的豆制品,如豆浆、豆腐、腐竹和豆芽等,就可使大豆蛋白质消化率提高到90%以上。豆浆中的蛋白质略比牛奶高,含铁量是牛奶的25倍,其他营养成分则不如牛奶。豆乳产品脱除了豆腥味,不含胆固醇,八种必需氨基酸较平衡,在豆乳中加入维生素或其他配方可制作婴儿食品,适合于对牛奶、乳糖有过敏反应的婴幼儿食用。豆腐、豆腐干、腐竹中都含有较高的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也相当多。干豆中几乎不含维生素C,但经过发芽做成豆芽后,其维生素C含量大大增加,其含量与新鲜蔬菜、水果相差无几。大豆及豆制品经接种霉菌后可制成多种发酵豆制品,如豆酱、豆豉、臭豆腐和各种腐乳,这些发酵豆制品因为经过微生物的作用,变得更易消化吸收,维生素B12含量增加,促进人体造血和神经营养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大豆中含有大豆皂甙、大豆黄酮、大豆素、丁香酸、染料木素等化学成分,具有镇静、解痉挛、抗脂质过氧化、抗衰老、抗疲劳作用,还可明显增加冠状动脉和脑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和冠状动脉血管阻力,改善心肌的营养,并且还具有雌激素样作用。

大豆中含有抗胰蛋白酶因子,能抑制胰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加水煮熟可将这种物质破坏,所以大豆类食物须充分加水煮熟后再食用。

中医认为,大豆味甘、性平,有滋补、活血、利尿、祛风、解毒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水肿胀满、风痹、黄疸浮肿、痢疾腹痛、产后风症以及痈肿疮毒等症。

(二)绿豆

含丰富的糖类、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绿豆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较高,含硫氨基酸较低。糖类主要是淀粉。无机盐以铁、钙、磷为主。

中医认为,绿豆味甘、性寒,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等功效。适用于中暑烦渴、食物中毒、草药中毒等,也适用于高血压。以绿豆汤当茶饮、对防治咽喉肿痛、大便燥结等有效。绿豆果皮的清热解毒作用比其豆肉强,并且适用于眼病,有明显退翳作用。

(三)豌豆

含丰富的糖类、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鲜豌豆中含还有少量的维生素C。豌豆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较高,但蛋氨酸和色氨酸含量较低。

中医认为,豌豆味甘、性平,有和中下气、利尿止泻、消肿等功效。用青豌豆煮熟淡食,或将嫩苗捣烂取汁服用,可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

(四)蚕豆

鲜蚕豆中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蚕豆蛋白质中含赖氨酸较多,但蛋氨酸含量较少。

由于蚕豆中还含有抗胰蛋白酶和血球凝集素等有害物质,所以食用前要充分加热使之失活。此外还有一种毒素尚无去除办法,所以经常食用蚕豆就会发生溶血性贫血,即蚕豆病。

中医认为,蚕豆味甘微辛、性平,有健脾利湿和中等方面的功效。蚕豆花有止血、止带、降血压等作用。蚕豆衣可治浮肿、小便不通等症。

(五)豆制品

豆制品在加工过程中一般要经过浸泡、细磨、加热等处理,使其中所含的抗胰蛋酶被破坏,大部分纤维素被去除。因此可明显提高豆制品的消化吸收率,营养价值也较高。有些豆制品由于在加工时加入了盐卤等,其无机盐如钙等的含量会有所提高,可成为钙的良好来源。

中医认为,豆腐和豆浆味甘、性平,有宽中益气、清热散血、祛虚润燥、清肺化痰等功效。豆腐皮味甘淡、性平,可清肺热、止咳、消痰等。豆腐乳味甘咸、性平,可养胃调中、促进食欲。用黑豆加工制成的淡味豆豉味苦、性寒,具有解暑清热、透疹解毒功效。可用于热病时胃中痰涎结滞、胸闷烦吐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