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抗兴奋剂工作发展趋势
国际抗兴奋剂工作从1964年东京奥运会算起已有40年历史。为了保证运动员健康和维护奥林匹克精神,各国抗兴奋剂工作者作了大量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阻止运动员滥用药物的作用,但仍有人使用新药或其他手段来逃避兴奋剂检查,因此抗兴奋剂和使用兴奋剂之间的斗争并没有因此终止。国际抗兴奋剂工作发展趋势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一)抗兴奋剂工作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和各国体育组织的重视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进行兴奋剂检测的技术难度很大,要求极高。以前由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对各国兴奋剂检测实验室进行资格认证和每年度进行复试考核的职责由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全面接管后,兴奋剂的检测更加精确和严格,各国体育组织更加重视兴奋剂的检测工作。按照规定,世界各地每个新建立的实验室必须通过一系列严格考试,才能获得国际奥委会反兴奋剂机构的资格认证,并被授予国际检测资格。而且取得资格的实验室并非一劳永逸,每年还必须再参加一次复试考核,复试合格才能取得资格认证。
目前被世界反兴奋剂机构认证的33个实验室是:悉尼(澳大利亚)、塞伯斯多夫(奥地利)、根特(比利时)、里约热内卢(巴西)、蒙特利尔(加拿大)、北京(中国)、波哥大(哥伦比亚)、哈瓦那(古巴)、布拉格(捷克)、赫尔辛基(芬兰)、巴黎(法国)、科隆(德国)、克赖沙(德国)、伦敦(英国)、剑桥(英国)、雅典(希腊)、罗马(意大利)、东京(日本)、汉城(韩国)、槟城(马来西亚)、奥斯陆(挪威)、里斯本(葡萄牙)、布隆方丹(南非)、莫斯科(俄罗斯)、巴塞罗那(西班牙)、马德里(西班牙)、斯德哥尔摩(瑞典)、洛桑(瑞士)、曼谷(泰国)、突尼斯(突尼斯)、安卡拉(土耳其)、洛杉矶(美国)、华沙(波兰)。在33个实验室中,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只对韩国的汉城实验室提出限制规定,不允许其进行血液筛检以及兴奋剂样品的类固醇确认检测。中国兴奋剂检测中心是亚洲唯一一个连续10年复试合格的检测实验室。
(二)各国加强出国比赛前的预检工作
由于目前大型国际比赛均要进行兴奋剂检查,各国为了更好地进行兴奋剂控制、避免在国际比赛中出现兴奋剂阳性,纷纷建立检测实验室进行预检。1984年奥运会前,美国奥委会耗资25万美元对选拔美国奥林匹克代表团的运动员进行兴奋剂预检。凡预检阳性者,不得参加奥运会比赛。因此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没有一名美国运动员被查出阳性。1986年汉城亚运会前,日本奥委会也对其代表团的全部453名运动员进行了预检,这届亚运会上也无一名日本运动员被查出阳性。
俄罗斯、德国都具备十分先进的兴奋剂检测实验室,预检工作很早就已成为制度,每年预检的数量很大,检测的重点为合成类固醇。采取预检措施可以理解有两个目的:①防止运动员滥用兴奋剂;②为使用兴奋剂进行科学监督。当然后一目的谁也不会公开承认。
(三)兴奋剂检测方法不断更新和深化
除现有的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气质联用、放射免疫等测试方法以外,薄层层析、酶联免疫等方法都逐步被采用。有的实验室已开始药代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血液兴奋剂的检测难度很大,瑞典和德国专家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已有突破。关于中药中哪些药物含有禁用药物成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这方面国外尚缺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