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目前课堂教学的现状

自2001年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不管是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评价等,整个课程与教学行为都在发生着变化。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仍然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应试教育”这样的大背景下,课堂教学的现状大都依旧是教师主导着整个课堂,教师的讲授占据着整节授课的绝大部分时间,而学生也只能是被动而麻木地接受知识,课堂教学或多或少忽视或轻视了知识对学生思维的影响以及学生在课堂中的思维形成。这样的教学传递给学生的不过是一些已有的知识,学生可以不需要任何思考就能轻易得到答案、得到知识,而学生的思维却得不到有效的训练。同时,现在的课堂教学对学生品质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生活价值、人生意义的关注也不够重视。

课堂教学时常沉闷、枯燥,学生学习起来呆滞甚至厌学。在17世纪,夸美纽斯就曾说过:“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生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课外的生活如此之鲜活,而我们的课堂教学却显得片面单调、黯淡无光,社会对于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出现愈发激烈的批判,追求良好教学的愿望和动力也愈发强烈。

而现在,关于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探讨虽然很多,甚至对课堂教学的批判也很多,但真正令人满意的却不多。但这些讨论、批判可以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可以让我们对课堂教学的思考有进一步的了解,可以让我们了解到目前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不顾学生的状态和感受的现象——不允许学生去“出错”、探索,教师在课堂一味地从头讲到尾,“照本宣科”一样地宣讲“真理”式的课堂教学现象。当然,一味地不按照学科的逻辑和知识的内在联系,盲目地让学生去活动,为了活动而活动,盲目去探究,其实也是不行的。课堂教学如果只是片面地强调教师讲或者学生活动,片面地强调教师教或者学生学,都不能很好地促进教学的改革。换言之,非此即彼、忽左忽右、非黑即白的简单机械的所谓改革或改进,都是不可取的。

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中,大都还是教师主讲授课,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也大都是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而被动地接受知识远没有主动探索来得深刻。还有就是,缺少书本、生活与学生生命成长需要的沟通,缺少孩子们自我思维、活动与体验的时空,学生没有真正动起来,也没有真正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