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保持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主动性的一些策略建议

三、英语教学中保持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主动性的一些策略建议

(一)在情境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多年来,一线教师以及众多专家学者们一直寻求最佳的英语教学方法,以此在中学英语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有更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在英语教材和现阶段的中考、高考中,从过去的更加侧重语言语法知识转变为更加侧重学生阅读能力以及整体语言交际能力的考查。教师的教学方法也由侧重语言语法性逐步过渡到语言的实践性实用性,尤其注重语言的交际能力以及语言在情境中的使用。现行教材的每个单元话题,都选取了现阶段英语语言国家生活中最常用的语言,同时结合该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状态,为学生们量身打造更加贴近生活的语言情景。由于在汉语背景下,语言环境的缺乏,英语教材更加有意地为学生营造了丰富的英语交流情景、氛围,把需要学习的话题词汇、语法知识句子使用都编纂到本单元的整个情景当中,就像是剧本演出一样在学生面前呈现,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作业、考试。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了想要学习英语的愿望,从内部激发了学生学习动机。

这样的情景教学中,教师用语言、教具及各种设备为学生设计出一些具有真实性和具体场合的情形和景象,营造一个融视、听、说于一体的语言环境,为语言功能提供充足的实例,并活化所教语言知识,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加深对学习对象和内容的理解。

比如,在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的七年级上册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中,可以将课堂设计成一个大卖场,学生分小组作为不同的店铺,结合前面几个单元学习过的词汇,除了本单元的服装店,学生还可以开设水果店、文具店等各种各样的店面,提前告知学生带好实物。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则充当顾客,制作好模拟货币,在模拟场景中进行购物体验,感受语言的使用,自然而然地巩固了本单元的语言知识点,包括顾客与店员的简单交流:“Can I help you?How much...?Here you are.”同时在Section B中,对学生来说掌握比较难的广告用语也能够从中体现运用。除此之外,学生在课堂上很愿意融入语言使用环境中,身临其境的感受充分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

当然,主动性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在一堂课中就能够充分培养的,需要持续不断的坚持。这就需要老师在备课时对教材充分挖掘。老师备课时应做到备学生、备教材,对教材中每一个单元每一个课时都与现实生活中的情景相结合,使每节课都有趣味性。课堂上应尽量多表扬学生,哪怕学生仅仅取得一点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肯定,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更有成就感,更愿意在课堂上使用目标语言。

(二)巧设竞争机制,培养竞争意识与合作学习能力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青少年具有好与人交往、表达自己、与人竞争的特点,所以,我们就要求合理地设置小组学习,充分利用竞争机制,在小组内和小组成员讨论、辩论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发展创新能力,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在英语课上,先通过布置学生感兴趣、符合当下时事以及能够结合运用该阶段学习内容的话题,让学生课后去收集材料,然后小组内进行整理、分工,最后利用课上时间进行五到十分钟的汇报演讲。这种简短的汇报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述能力以及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资料的收集与整合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阅读能力、信息解读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小组共同学习时,通过生生互助,促进了不同语言水平的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小组划分时,教师应当详细地了解学生的语言水平。通常学生的语言知识分为:初学水平、中级水平和高级水平。初学水平的学生一点都不懂英语,而高级水平的学生能够达到阅读原著小说,并且能够用目标语言进行流利的交流。中级水平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该水平阶段的学生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现阶段的初学水平学生其实并不是完全没有接触过英语的学生,相反的,初学水平学生知道许多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被迅速激活的英语词汇,能够进行基本的交流,能把简单的句子串联起来进行简单的口头交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既有很多学生处于初学水平与中级水平之间的次中级水平,也有部分上中级水平学生,他们除具备中级水平学生的能力之外,还具备语法知识等语言使用的拓展知识。

鉴于一个班级内学生语言能力的差异,在小组划分时,教师就应有意识地使每一个小组中都有相对优秀的学生与水平较差的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高级水平学生和上中级水平学生能够有效地对初学水平及次中级水平学生提供帮助。与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同的是,生生互助的方式能够使不同语言水平阶段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同时,生生之间属于同级之间的交流,都处于相同的年龄和相同的学习阶段,对该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学生该阶段的语言解读方式也更加理解,避免了与教师交流的压力,这样的方式比教师直接干预会更加直接有效。初学水平的学生本来就处于容易成功和进步的阶段,他们在较高水平学生的帮助下能够很快进步,获得成就感以提高内在学习动机;而处于高级水平和上中级水平的学生,一方面在帮助初学水平学生时,充当小老师角色的他们能够在小组活动中获得成就感,从而与初学水平学生一样保持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在帮助初学水平学生时,将自己已知的内容通过梳理加工再输出,加深了理解,同时也锻炼了语言能力。在小组活动中,除了简单的语言操练,他们能够更多地注意到小组内语言表达时更抽象与细微的部分,从而获得提高。例如,在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七年级下册中,对“What time do you get to school?”的讨论,汇报表达日程安排,初学水平和次中级水平可能更多的是在对句型表达进行操练,而上中级水平和高级水平学生就能着眼更细微抽象的地方,如:How to express opinions in various ways?How to persuade people to have a healthy life?

(三)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起更多责任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学生保持学习动机的关键因素,同时,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也是保持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教师应该让学生清楚:除非学生准备好承担学习中的压力,否则达到积极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授予的知识)的状态十分困难。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教师强施的,而是潜移默化逐步发挥在学生学习之中的。要适当地给学生空间,鼓励学生自己或小组中研究语言学习中的问题,如阅读技巧、语法知识,而不是教师解释的所有内容。让学生自己在字典里探寻词汇的意思、用法,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这些单词的意思,使用“单词学习者”字典(只有英语,并且是专门为语言学习者设计的字典)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独立于教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英语课堂上,“学生能想的教师决不替学生想,学生能说的教师决不替学生说,学生能做的教师决不替学生做。”这应该一直成为教师课堂的重要准则,让学生自觉培养独立性,做课堂的主人,从而逐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除了课堂上,课外的第二课堂延伸也是很好的学生自主能力培养时间。教师可以向学生示范在课外哪里可以继续学习,如书本、网络、生活中等,这些都是可以学习的地方。告诉学生有什么样的英语学习网站、APP,好的英语学习报、练习册、杂志、DVD、节目等,学生可以自己决定是否要去学习或是在什么时间学习,让学生自己做出适合的选择,自己帮助自己找到合适的东西,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的自主学习是让学生对自己做的事情、学习的知识负起责任,能够自己决定什么最适合自己,而不是教师教会学生如何自习,教师更多的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鼓励学生培养学生主体意识,而不是强迫学生学习,强施自主学习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