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学习”课堂反思的分类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反思应该至少包含知识生成的反思、知识方法规律的反思、问题解决过程与策略的反思,在玉林中学“主动学习”课堂建设实践中,我们认为学生的“反思”主要有以下三类:抽象类反思、总结探究类反思、升华类反思。
(一)抽象类反思
抽象类反思是指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化的情景再现或实验,在初步感知基础上让学生逐步进行抽象并用符号加以表达与阐述。这类反思在物理、化学、数学科目的概念教学、公式定律的教学中应用非常普遍,如陈慧霞老师在讲“电阻的串联及其应用”一课时,她的教学设计(部分)如表1-3-9所示。
表1-3-9 “电阻的串联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本课的内容重点是讲述电阻的串联、并联规律,电流表、电压表的改装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上并没有单独成节,而只是作为串联、并联电路的一个应用,陈慧霞老师在教学设计时做出调整:通过创新实验设计,以电表量程的改装、电流表和电压表电路模型的建立等实验探讨电阻的串联、并联规律。整堂课以问题为导引,以学生动手实验、主动观察、合作研讨为基础,通过抽象反思,自己推导得出结论,从而让学生真正掌握串联、并联的物理规律,并推导抽象出明确的物理定律与公式,在随后的课堂应用环节,学生非常轻松运用这些公式定理解释各种物理现象,甚至运用抽象的结论再进行猜想,并通过实验再次验证,这为学生对电表的结构认识,电路的设计、误差分析,电表的使用,从现象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学生的认识与理解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总结探究类反思
总结探究类反思是指学生在对众多现象、情境进行观察、认识基础上,并与自己过去的知识体系相融合,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的学习过程。这类反思在各个学科的教学及各类课堂如新课、复习课、讲评课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总结探究类反思中还有一种是对方法的总结和探究,如:语文中的议论文作文写作基本要求与技巧、文言文如何断句、现代文阅读如何提高速度;数学中的函数公式怎样灵活应用、数形结合的使用策略如何;历史中的史料如何提取有效信息、如何从有效信息中整理答案;英语中的如何提高听力水平、如何写好英语作文。这种强调方法规律的总结探究反思在复习课、特别是高三复习课中使用得非常普遍。
(三)升华类反思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要求:“高中课堂教学注意把握好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注重培养青少年一代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和理性认同,铸牢理想信念、打好人生底色。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上讲,学生的课堂学习不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所以课堂教学高度重视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社会责任意识培养。”
由于学生接受信息的局限,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国家民族认同感,社会担当意识淡薄,缺乏感恩意识、奉献精神;最近香港问题也引发人们的反思,其中一点就是教育问题,不是说教师在课堂上教给学生的知识不够,而是对学生的爱国意识、社会认同、责任担当的培养严重缺失,从而导致学生价值观的重大偏差。这些都说明教师的课堂教学绝不只是简单地教知识,还要求教师利用课堂,通过活动,促成学生进行升华性反思,教会学生做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薛雪老师在《鸿门宴》一课的教学设计中,先是让学生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等方面来感受人物形象,从与之对比的人物的角度来分析人物形象,用精准的词语来概括人物形象,同时能够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如自行阅读《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及其他鸿门宴中相关人物的传记来全面地认识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人物;然后在之前的知识学习基础上,课堂教学重点落在“一分为二地评论历史人物,树立正确的读史观,探究项羽成为民族审美形象的原因”。前者是方法类的总结反思,后者则属于探究升华类反思:探讨项羽脱离人物本身成为中华民族化符号的意义及原因。
李敏老师在设计“童心稚情——中国儒家思想与儿童教育”教案时,以2017年北京卷高考试题作为切入点,精选朱熹和王阳明的文献史料、仇英的《村童闹学图》等材料来阐释说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与儿童教育思想具有时代先进性。在近现代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中国又充分吸收启蒙思想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儿童教育的发展。虽然这是一堂高三复习课,但李敏老师仍然在反思环节有意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文化自信,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五千年的文明的自豪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