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主动学习”践行过程中的误区

三、避免“主动学习”践行过程中的误区

(一)在内容和方法正确的基础上自主管理

大力提倡主动学习并不等于让学生随心所欲,学生必须为自己的自主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教师也必须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只有这样,主动学习的预订目标才能有效实现,才不至于影响教学效果和培养目标的实现。教师可与学生达成共同认可的一些规则,注重互助学习、切磋共进,发挥团队精神。在学生质疑答疑的过程中要谨防“跑偏”的现象。

“主动学习”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师应有适当的引导,并做好学习效果的检查和监控,对于高中起始年级的学生,我们更应当先引导他们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并逐渐熟练。

(二)分层管理,有针对性地自主学习

学校里,学生的个体情况差异很大,如果还是一刀切教学,必然会使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牺牲一部分学生的发展去求得另一部分学生的发展,有悖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在确定“主动学习”的目标前,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适合什么样的教法,才能把握知识的难易度,做到因材施教。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兴趣爱好、学习习惯、智力发展水平等学情,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教师在分解教学目标和布置作业时,就应特别注意“了解”“掌握”“欣赏”“理解”“扩展”等用语的不同水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当然在确定目标时,也应有一定的弹性,留有余地,让学生自主选择,力争较高目标。特别是在学生差异比较大的学校,如果不摸清学生情况,一味地让学生主动学习,那么在讨论过程中,基础稍差的同学可能被忽略,得不到提升,在小组合作中也可能出现参与度不高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