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学习有利于构建学习共同体
(一)创设具体真切的学习情境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学生之所以不能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应用在新的实际情境中,是由于学校所教的知识都是经过简化处理了的结构性知识,而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需要学生具有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知识。知识不仅包括结构性知识,还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即个人经验的合理化。
我们认为,不应只给学生分解的、简单化的问题和基本技能训练,学生应面对复杂的学习环境以及应对繁杂的、不良结构的问题。学校以外的世界很少有简单问题或一步步的指南,因此学校应保证学生有解决复杂问题的经历。复杂问题并不就是困难问题。复杂问题是指问题有许多部分、在问题中有多个相互作用的元素、可能有多种解决办法、不存在仅有一个达到结论的正确途径、每一个解决方案都可能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复杂问题应包含在真实的任务和活动中。当学生解决复杂问题时,教师应帮助他们发现资源、保持前行的轨迹、将较大的问题分解为较小的问题等。学生需要在未来应用知识的情境中学习知识,以期实现学习的广泛而灵活的迁移应用。
(二)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共同体
教师可将主动学习和课堂教学结合,营造提高学习效果的教学环境,以此激励和滋养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运用材料和有特殊意义的活动来构建“主动学习”课堂,更重要的是可以将学校、教室打造成一个文化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包括:教师实践、师生关系、正式和非正式的考核评价模式、管理实践、教研室文化、学习榜样。[1]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文化更多的是从学习氛围以及对学习者关注的角度来阐释如何构建“主动学习”课堂,关注的是学习文化氛围对学习效果的促进。
打造“主动学习”课堂,不仅仅涉及小组、班级,甚至涉及学校以及整个教育系统。从学校层面来说,在课堂构建主动学习需要学校本身促进主动学习和愿景、价值观等的连接,侧重对学习本身的关注,而不是对表象和成就的关注。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学校管理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应变管理为服务,应赋予教师和学生主动权。我们可以从承担责任、行为改变、渴望学习、达成目标几个方面去鼓励学习者。
(三)建设主动学习型组织
建设主动学习型组织就是从课堂具体教学以及学校引导层面来谈论主动学习的具体落实,更多是从行动角度来探讨。值得一提的是,主动学习包括个体主动学习和组织主动学习,如何通过个体主动学习的提升促进整体主动学习,透过整体主动学习的提升对个体主动学习施加有利的影响,是构建学习型组织促进主动学习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