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学习”课堂的“4+N”特征模型

三、“主动学习课堂的“4+N”特征模型

对“主动学习”课堂模式的研究是从教学应用的层面进行的。我们结合学校进行的“主动学习”课堂实践,总结并形成了“主动学习”课堂的“4+N”特征模型,为深入开展“主动学习”课堂及学科教学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与传统课堂相比,“主动学习”课堂在教学应用上具有问题引领环节分层化、活动探究环节互动化、课堂反思环节探究化和知识应用环节即时化的基本特征,也称为“主动学习”课堂的“4”个基本特征。

同时,在2015年以来的“主动学习”课堂教学实践运用中,我们发现由于不同学科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科核心素养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各个学科之间的“主动学习”课堂教学也具有不同的个性化特点。例如,我校英语组徐淼在报刊阅读课中,就将问题情境前置,上课40分钟直接是学生教师的互动活动,同时有及时的反馈;我校历史组李敏,就是按照一般的“主动学习”课堂四个基本环节“问题—活动—反思—应用”进行课堂教学的。这对于我校建立“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参考价值。

通过课堂实践,我们初步形成“一个基本主张、三个基本路径和四个基本环节”的成果。一个基本主张就是课堂教学围绕指向学科方法的问题导引式教学模式研究实现“主动学习”课堂。三个基本路径就是以问题情境来实现“引导学生自觉学习”、以问题解决来实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以问题反思来实现“促进学生自知学习”。“主动学习”教学模式,如图1-3-1所示。

图1-3-1 “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主动学习”课堂的“4+N”特征模型是从全学科教学应用的视角提出的学科“主动学习”课堂特征模型。其中,“4”是指一般“主动学习”课堂模式的共性,即问题引领环节分层化、活动探究环节互动化、课堂反思环节探究化和知识应用环节即时化;“N”是指各个不同学科“主动学习”课堂模式的个性化特征。“主动学习”课堂的“4+N”模型一览表,如表1-3-1所示。

表1-3-1 “主动学习”课堂“4+N”特征模型一览表

“主动学习”课堂的“4+N”特征模型既包括教师的教学活动,也包括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统一,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统一,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统一。为确保该教学目标的实施,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实现教学民主化,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以教师讲解为辅;注重发展学生元认知能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实施问题教学,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探讨分析该模型相关理论问题的同时,也开始了实验研究,以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经过近一年的实践研究,通过对教学问卷调查的分析,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中学生“主动学习”课堂的“4+N”特征模型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改变学生学习态度,增强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为学生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