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主动学习”课堂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途径
(一)善引感性材料,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高中政治的兴趣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所以,教学中除立足课本外,还可引入丰富的感性材料,以此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乐于主动参与到高中政治学习中去。
1.引用时政热点激趣
思想政治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时代性。根据高中政治新课标要求,教师可联系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引导他们以已掌握的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历史的、辩证的方法,分析有关的社会政治、经济现象,思考世界观、人生观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觉悟、树立社会责任感。因为时事事例丰富生动,同时与教材又有一定联系,加之学生对其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所以本人在教学中时刻注意引用时政热点,如:国内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修宪、税费改革、十六届五中全会,神舟六号等;国际的美伊战争、巴以冲突、朝核问题、反恐问题、海啸问题、联合国改革等。这既丰富了课堂,也极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政治学习的兴趣。
2.引用本地化事例激趣
离开社会生活的实际,思想政治课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对自己所见所闻的事情体验深刻,并有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善于引用周围发生的事例进行讲解,能促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真正体会到学政治的用处。例如,在教授“价格和价值规律”的知识时,用源东白桃和仙桥花木等事例;教授“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一课时,就引用雅畈农民俞某的“有毒饲料,危害牲口”的维权案和发生在金华农贸市场假茶叶维权案等,这些本地化事例使学生备感亲切,学习兴趣大增。
3.引用传统文化民俗激趣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民俗源远流长,而且往往融知识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为一体,因此,在教学中引用传统文化民俗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授“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个知识点时,引用“陕西十大怪”:“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辣子也是一道菜,泡馍大碗卖,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手帕不装头上戴,唱戏大声吼起来。”这些奇特的民俗完全由陕西地理位置和生活条件决定,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引用“一声秦腔吼出口,吓死山坡老黄牛。八尺汉子泪水流,出嫁姑娘也回头”,形象地反映了陕西风土民情,折射出地理环境与特征的深刻烙印,体现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这样的教学既让学生了解文化民俗,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巧设问题情境,点燃学生参与高中政治学习的激情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积极质疑,同时教师也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精心设计,提出富有思考价值、富有思维碰撞的问题情境。在学生心理上造成某种悬念或产生知识的“缺陷感”和“饥饿感”,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参与学习的动机和欲望,点燃学生主动参与政治学习的激情。
1.设计冲突式问题,激发学生参与政治学习的求知欲
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有成效的教学常常是在引发学生求知欲的前提下取得的。政治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但也常有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冲突”的地方,在授课中要抓住这些“冲突”进行设问。如:“早期货币兑换和保管中要付给兑换商费用,今天到银行存钱不但不付保管费,反而银行要付利息。这是为什么?”“既然纸币是国家发行的货币符号,那么,国家可以通过多发行纸币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吗?”“既然征收关税能增加财政收入,那么国家降低关税是否意味国家福利的减少?”这样的问题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急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当争执不下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2.设计趣味式问题,激发学生参与政治学习的热情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除用丰富、合乎实际的事例吸引学生,还应提出有趣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兴奋点,使学生乐于主动参与学习。针对“创造性思维”这个特殊知识点和学生的实际,本人引用古人鬼谷子“百(柏)担有余(榆)”的故事进行设问:“相传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膑的老师鬼谷子某天给孙膑和庞涓每人一把斧子,让他俩上山砍柴,要求‘木柴无烟,百担有余’,并限期10天完成。同学们,如果你是鬼谷子的学生你会怎么完成这个任务?”同学们七嘴八舌讲得头头是道,并在激趣后受到启发,懂得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这比简单地讲授创造性思维的含义、表现、重要性及注意点更让学生乐于接受。
3.设计开放式问题,激发学生参与政治学习的情感
开放式问题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涉及知识面广,给学生回答问题提供了广阔的自由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热情和思维灵活性。例如,教授“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误区”时,设计:“某报报道,某省一位高考状元,一家保健品公司请他做广告,让他说是喝了这家公司的产品才考中状元,并许诺给他十万元钱。遇到这种情形你会怎么做?”又如,教授“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时,设计:“有人说,为救年过70岁的重症非典老人患者,而感染那么多人甚至有人以身殉职太不值得了。你怎么认为?”针对这种开放式问题,学生可用已有知识全方面分析,不仅适合不同层次学生思维能力,也使学生乐于学习。当然,设计什么样的问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共同点是要让学生体验到“跳一跳摘桃子”的感觉,使学生富有激情而乐于主动参与学习。
(三)开展多元活动,创立学生乐于参与学习的平台
新课程十分重视学生“缄默知识”的培养,要求学生在经历和“实践”中实现自我领悟,在反思中重构自己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行动策略和方式。杜威的“做中学,学中做”和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的“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和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习;解放他们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都说明了他们十分重视学生对知识、道理的行为实践。所以,要真正让学生自主参与政治学习,必须开展多元活动并给学生创立乐于参与学习的平台。
思想政治课焕发生机和活力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这一环节,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才能优化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提高教学实效。但是,学习主体(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并且一直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之中,找到一种现成的、完全符合主体特点的学习方式,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因此,根据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的特点以及教学进展的实际情况,灵活地、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当的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就一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这也是我们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不断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