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学反思评价

三、教学反思评价

在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身边的科学现象切入,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动手探究,使学生在亲历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的科学实验探究过程中,自主得出相关结论,收获知识,提升能力。通过恰当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将抽象知识直观具体化,降低了教学难度,特别是难点知识的解决,更充分调动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了课堂效率,使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很高。

关注课堂的生成,并灵活处理。课堂上有一组学生将琼脂块切割成了长方体,这是在预设之外的,当时我不仅鼓励他们继续完成实验,在分析数据时询问了该组同学的结论,同样是“细胞体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低”。遗憾的是,如果我能够请该组学生展示数据,既不会妨碍正常教学,又能利用数据处理过程中复杂的现象说明实验的简便性原则,从而使本节课更加完美。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在学生实验的操作过程中,仅让凉粉块在红墨水中浸泡约4分钟左右,以致红墨水扩散的深度较浅,学生在测量时操作不便,误差较大。

【专家点评】

本节课是一节探究型实验课,对于生物学这门实验科学而言,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本节课的研究对象是“细胞”,这是一个极其微观的对象,不具有现有实验条件的可操作性,所以采用了“模拟实验”的方法进行实验探究。整个教学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凉拌黄瓜”现象,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这是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过程,也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学习热情。然后在教师的适度引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实验设计、实践操作、数据分析和实验结论。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之间有思维碰撞的火花,有团结友爱的协作,有探寻真知的乐趣,充分体现“主动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科学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关注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