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目标的优化

四、课堂目标的优化

当今社会,一个人的能力体现在他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表现上,这些能力的养成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我们在基础教育中的课堂教学。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做一个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的全面发展的人。[13]

这对我们深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我们把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通过整体化、情景化、深度化、活动化、自主化、意义化融入课堂教学的目标中。好的课堂教学目标,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学科新知,还可以让学生领略到不同学科灵动和谐的美妙,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习惯、道德品格。

因此,决定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能否优化传统课堂教学的目标,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着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影响着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14]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下,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应提炼出该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科特性,达成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那种“重知识获得,轻问题解决;重被动参与,轻主动体验;重浅层加工,轻深度反思”的传统课堂教学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需要,所以,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中大胆突破,从思想观念的革新到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突破,从课堂教学环节的创新到最终课堂目标的优化,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成为知识获得的参与者和体验者,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注释】

[1]肖川.受过教育的人[J].青年教师,2005(4).

[2]教育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意见[R].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4/201404/167226.html.

[3]叶圣陶.叶圣陶集(第11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

[4]傅树京.教育应给予学生快乐、价值和希望[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3(2).

[5]孙绵涛,朱晓黎.关于学科本质的再认识[J].教育研究,2007(12).

[6]尹后庆.学生核心素养落地,将如何影响我们的课堂[J].中国教育报,2016(9).

[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8]同上。

[9]王莲.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反思[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10]阳锡叶.课改别只“改课”[J].湖南教育(A版),2015(7).

[11]潘文良.教育公平与教育现代化——当代云南发展的教育支撑[J].管理学家,2012(6).

[12]李想.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习题课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13]张亚,杨道宇.核心素养视角下学生课堂参与的阻力及其超越[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7(9).

[14]张建琴,管妮.提高教学目标实践率的方法[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