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高效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对学习形成积极主动的内驱力。基于高中物理课程的枯燥和抽象性,教师必须首先让学生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并会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模式,给学生呈现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在遵循物理学科规律和高中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创设出一个形象和生动的教学情境,增强课堂的画面感和想象力,让物理教学变得新颖别致、充满活力、动感和感染力。

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时,我们要注意把握以下策略:(1)情境创设要目的明确,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为教学服务。因此,情境创设时应考虑该情境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信息素养,那些不切实际的情境只会成为课堂的“包袱”。(2)情境创设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只有调动起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和经验,才能激发学生的有效联想,通过“同化”或“顺应”建构新知识。同时,由于学生物理基础差异很大,所以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充分考虑这方面的差异,才能够使情境真正地关照到所有学生。(3)情境创设要有整体性,尽量在同一主题下创设教学情境。一堂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创设多个教学情境,综合创设可以发挥各种情境的优势。但为了保证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创设的情境最好围绕一个主题,并把握好各环节的衔接和过渡问题,这样可以让整堂课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如:融入生活中的物理问题、讲授有趣的物理轶事、进行生动的小实验、提出巧妙的问题等。

例如,在“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的教学中,因为是新生入门的第一节物理课,所以在导入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非常关键。教学时,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播放出视频动画:“飞鸟在天空展翅翱翔、高中生在操场上踢球、太空中星球之间的自转和公转……”然后提问:“以上的画面中什么物体是运动的?我们的物理学如何定义这类运动呢?”这样,高一新生就能将身边的事物与物理教材联系起来,发现物理学的生活性和趣味性,由此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又如,在学习“牛顿第三定律”时,可做如下设计:“【实验1】,两车压缩弹簧片,释放后,两车被弹开。【实验2】,两根条形磁铁分别放在两车上,释放后,观察两车的运动。【实验3】,在桌面上放一些钢珠,在钢珠上面放一块板,板上放一辆电动小车。启动小车,观察板和小车的运动。实验后,教师提出问题:通过这些看似不同的现象,我们能否找到一些内在的统一的规律?”这样的设计走出了传统教学一味讲授的模式,让学生动手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并发现新问题进而解决新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思考、动手、交流等能力,体验学习物理的过程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