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如何实现“主动学习”
(一)提前学习,发现问题
第一,教师可提前一天将“学案”发给学生,课上学生独自完成自主交流、合作学习,这样就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第二,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可以先找到自己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答疑。这样更有针对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主动学习的实践中去。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解开束缚,开放课堂
1.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先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在学习中,可设置一些情境,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比如,学习《荷塘月色》《再别康桥》等课文时,可以采用与描写课文的相关自然风物的漂亮的风景照导入,这样就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荆轲刺秦王》《雷雨》等篇目时,可让学生改编表演课本剧;学习诗歌单元时,可以开展诗歌朗诵比赛。
当学生情绪和激情被调动起来的时候,就能更好地自由思考,感悟也就会更多,学习的主动性自然也就提高了。
2.强调课堂的参与度,提高课堂效率
审美教育的实践表明,受教育者是介入者还是旁观者,是动态的操作还是静态的观看,其学习效果是完全一样的。我们要杜绝“一言堂”,要转变教学形式,设置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问题,变老师讲为学生讲,以及通过让学生练、学生演、学生讨论、辩论等多种教学形式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鸿门宴》中对人物性格的评价,对刘邦为什么能成功“逃席”的讨论,都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在发言交流中又产生了思维的碰撞。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很多时候就会有惊喜出现。通过质疑答疑,给他们展现自己的舞台,让主动学习能够真正落实到课堂。
在单元教学中,应教会学生举一反三,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阅读其他篇目。例如,在必修一诗歌单元中,老师在教授《沁园春·长沙》时采用了抓意象赏析诗歌的方法,后面再进行《雨巷》教学时,学生就能够抓住“丁香”的意象进行分析。在散文单元,待学生已把握了《小狗包弟》中作者巴金在文中体现出的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与自省后,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将“品文”与“品人”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到《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去探究文中刻画的梁启超的性格、气质和修养。这样,学生慢慢在主动学习中掌握了越来越多的方法,也就会更有信心,越做越好。
从教育理论观来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启发、引导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积极通过自己的思考、比较、研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经过消化、吸收,把知识转为真正的语文能力,从而促进自身的思维向前发展,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3.提倡合作探究,培养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给出了这样的阐释: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于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在共同研习完《小狗包弟》后,请学生再次质疑,有同学提出对“过去十年我也过来了”表示不理解,还有同学提出为什么用了大量篇幅来写日本女作家对小狗的关心等,这些质量较高的问题都可见学生有自己的一些思考。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学生们相互答疑,并基本上由他们自己解决了上述问题。因为讨论中相互补充,思维相互碰撞,学生在愉悦的过程中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应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交流,通过博采众长、总结提炼,获取有规律的知识,建立起一定的知识体系,并以这些知识库为基础,开发智慧的宝库,不断丰富思维的源泉。
(三)延伸学习,形成能力
1.落实过手练习,巩固知识积累
在语文课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和安排练习,锤炼学生思维能力。每一篇课文都可以借助集体备课精心设计训练点,例如,文言文单元每一课的课后检测、散文单元的仿写练笔等。练习也要有针对性,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选择性地自主完成,并采取自评、互评等方式督促改正。亦可采取学生自行命题的形式,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
利用课后练习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质是变教师的分析课文的过程为学生“读、思、练”的过程,无疑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2.课外拓展视野,提升语文素养
新课标指出,学生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要在“应用·拓展”能力上有所发展:“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而语文课外拓展能提供丰沃的土壤,让学生学会鉴赏,学会运用,全面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语文课教学中,我采取了每周阅读、日日阅读、阅读交流等不同形式的课外阅读方式,并每周检查读书笔记的情况。在这个学期,对我所带的班级也做了不同要求,根据不同情况,要求一个班每周完成10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另一个班则是利用中午时间每天阅读20 分钟,读书笔记的形式不限。阅读内容分为必读、选读、推荐、自选等几种形式。学生已经逐渐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
每堂语文课前5 分钟,是学生课前演讲时间,我要求学生给同学们推荐2~3 个成语,一个自己喜欢的句子,3分钟主题明确的演讲,并将演讲范围分为“数风流人物”“美文名句采撷”“热点时评”“好书推荐”“诗歌共赏”等板块,而内容则由学生自定,这样演讲的同学有了主动学习的锻炼,而其他同学也能通过接收到的信息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与生活接轨。
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知”和“行”的统一。我们可以通过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与生活的实际密切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这些实践形式中自主锻炼语文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