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动学习背景下提升美术课堂互动有效性

四、基于主动学习背景下提升美术课堂互动有效性

(一)重视情景创设,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情景的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感,形成富有情感的行为,并以其自己的行为来感染周围学生的情感与行为,有利于师生情感互动的运行。学生好奇性强,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要求,借助图片、录音、录像、电脑课件、游戏等多种媒体介入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全神贯注、积极参与。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和宽松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内心的一种主动求知欲望。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课堂提问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手段。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可以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因为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检查学生获得知识的情况,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沟通师生感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老师要在提问上发掘潜力,让学生掌握“提问”的思维和方向,让学生能在生活中找“问题”,到想象中找“问题”,到书本中找“问题”等。

(二)以学生为主体,创设主动探索氛围

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心。我想,教师应注意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以积极的态度去参与自身的发展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同时,游戏是学生的天性,在活动中更能体现学生的个性,让孩子们在学习活动中发挥自身的创造潜能并积极实践,在体验中感受美、创造美。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主动实践为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每位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后对其进行分析评价,以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水平。通过相关内容的学习,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审美判断能力,通过“画”与“赏”的过程,提高理解能力;敢于对美术作品发表自己的认识见解,从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三)提供学生表现空间,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美术的教学活动应该充满活力,培养有利于适应现代社会、头脑开放的创造性人才。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才华的欲望,但因缺乏表现的空间和时间,所以创新能力就体现不出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必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时刻以“启发”为主线,使学生真正地融入学习的氛围中来,从而给予他们一种成功的喜悦。

在作画过程中,首先是材料上的开放。鼓励学生随意选择材料和手法去表现,告诉孩子不要以为作画只能用蜡笔和水彩笔,其实只要你愿意,各种各样的实物材料,都可能是组成一个个美丽画面的最佳材料。尝试了形式多样的表现形式,受到了美的熏陶,艺术素养的提高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