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学习”课堂的“4”个共性特征
(一)问题引领分层化
教师创设情境导引问题,学生根据问题由浅入深进行问题解决学习。“主动学习”课堂的问题模式是以“主问题+子问题”的方式,即“1+X”模式分层教学的。其中,“1”是指能够统领整个课堂的一个学科“主问题”;“X”则是围绕“主问题”分解而成的若干个子问题。问题设计与导引均要指向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如,历史组李敏老师在“童心稚情——中国儒家思想与儿童教育”一课的教学设计中就以“1+X”的问题串进行,具体如下。
1.主问题:通过问题导学和小组合作探究,探讨中国儒家思想与儿童教育的关联。
2.子问题:(1)概括先秦儒学中儿童称谓,简析先秦礼乐制度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2)对比朱熹与王阳明在蒙学教育的不同与评价,概括宋明理学在儿童教育中的积极作用;(3)通过对“孝”概念演进的认识,说明近现代儒家思想与儿童教育的关联。
本节课从儿童史的视角,以2017年北京卷高考试题为切入点,精选朱熹和王阳明的文献史料、仇英的《村童闹学图》来创设新情境,解释先秦儿童教育德智体美并举、王阳明追求儿童天性的教育思想具有时代先进性以及近现代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启蒙思想对儿童教育的影响,让学生体会文化自信与人文情怀。
(二)活动探究环节互动化
以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进而产生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教师设问创设活动场景,学生以问题作为引导进而课堂生成。这一系列的教师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树立较强的自信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共同构建课堂主干知识和学科思想方法,共促问题的发现、解决与评价。其具体操作要点有:(1)更新教学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2)建立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合作的师生关系;(3)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其观察、思维、想象、分析、概括、综合、记忆、理解等都有方法上的特点,教师要相机引导、精心施教,将学科核心素养及思想方法渗透在学科教学环节中。师生要在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发现知识、追究知识和理解知识。(整合是指学生在发现知识、追究知识和理解知识的基础上,从整体上去把握知识,最终构筑起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展现主要是指学生在实践运用的基础上,展现分享自己独特的问题、观点和体会。)历史组李敏老师的“童心稚情”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设计(部分),如表1-3-2所示。
表1-3-2 “童心稚情”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设计(部分)

续表

(三)课堂反思环节探究化
“主动学习”课堂反思环节,重点在于学生知识性反思、学习方法反思以及元认知自我监控。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主干知识和学科方法上进行反思,即归纳与总结;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自主自律机制。如帮助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规划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完成、督促学生自查完成学习情况等。其具体操作要点有:(1)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2)组织学生进行阶段学习的反思与总结;(3)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例如,在英语组徐淼老师的英文报刊阅读——Teens的教学设计中,她巧妙地鼓励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并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分享和合作让学生找到主动学习的乐趣、动力及自信心,缓解传统课堂中学生的焦虑感,从而激起不同观点和思维的碰撞,实现了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有提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同时,通过对报刊阅读中阅读策略的分析及引导,让学生自主建构他们的语篇意识及阅读策略的运用方法。
(四)知识应用环节即时化
“主动学习”课堂的知识应用环节采取动态伴随式知识迁移,即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的动态学习诊断与评价,包括课前预习的测评、课中实时测评的评价与即时反馈、课后作业的跟踪与反馈。同时,注意分层教学,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加以区别。其主要操作要点:(1)学生分层建组,开展合作学习;(2)目标分层制订,实行分层达标;(3)实施分层评价;(4)使用IRS即时反馈器选择计时,使用Hita随机抽人及Hita教师标记。历史组李敏老师的“伟大的思想家——孔子”科技运用教学设计(部分),如表1-3-3所示。
表1-3-3 “伟大的思想家——孔子”科技运用教学设计(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