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构建“自主探究学习”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以“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为例

浅谈如何构建“自主探究学习”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以“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为例

四川省成都市玉林中学 吕 茜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传授—接受”教学模式已日臻完善化、系统化。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获取知识,确有简捷、快速的优势。但它的明显缺陷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减少,逐渐产生依赖教师的习惯,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处于低水平。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来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重要的、亟待解决的课题。

生物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还应注重实验探究,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所谓“自主探究学习”,是指“一种与情境联系紧密的自主操作活动,在此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技能不是被训练或灌输得到的,而是学生以原有的知识基础进行主动的建构和积极的科学探究形成的,学生在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积极的参与者,自主地选择、组织、构建适合于自己的学习内容与环境,并针对不同的问题情境灵活地运用不同的学习策略来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新课程重视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指导下,我们的教学模式也应该相应地由传统的“教师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方法,并在教师的适度点拨和引导下,在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下得到原创性的知识。这也就意味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一是由被动的方式变为自主学习,二是由接受的方式转变为探究学习,三是由个人单独完成的方式转变为合作学习。因此,构建“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显得尤为必要和关键。

本文以“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为例,重点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实施新课程理念,建立“自主探究学习”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本节课内容主要是对发现光合作用的历史进程的介绍,是极好的科学史教育素材。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读史使人明智”。学生了解科学家创造历史的来龙去脉,一方面可以感知先辈们对科学的执着热爱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理想的火苗照亮科学探索智慧而又充满艰辛的道路。因此,充分调动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并鼓励学生自己扮演“小科学家”的角色去揭开科学的神秘面纱。基于对学生具体学情的分析,制订了“设定疑问—自主阅读—自主探究—自我检测—自我提升”的教学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