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历史人物的古代文学家在当下高校学生群体心目中的形象

一、作为历史人物的古代文学家在当下高校学生群体心目中的形象

在对李白及其作品专题讲解授课之前,笔者通过发放校园调查问卷与课堂讨论两种方式,考察作为历史人物的李白在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心目中的基本印象。本次调查在兰州某大学校本部和分校区展开,共随机发放问卷113张,回收107张,其中有效问卷为102张。在所有收回的有效问卷中,对于“你是否知道我国唐朝诗人李白?”这一问题的肯定性回答达到了100%,可以说李白在当下高校学生群体中的知名度是比较高的,但这种情况并不意味着学生群体就真的了解这个历史人物及其作品。对于“你知道李白写过哪些诗作?”这一问题,有72%的学生能够答出两三篇家喻户晓的、教科书上的李白诗作。而有18%的学生则将其他作家的诗作误认为李白的作品,其余10%的学生则回答“想不起来”。对于“你能否完整背诵五篇李白的诗作?”这一问题,仅有62%的学生给予了肯定性回答。关于“你对李白的基本印象是?为什么?”这一问题,频率较高的回答是:自由率性、浪漫洒脱、活出自我等。而产生这些印象的原因则主要来自李白诗作给他们带来的直观感受,当然也不乏受到时下玄幻小说与网络游戏等娱乐文化的影响。

通过对此次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发现,当下全日制普通高校学生对李白及其作品的认识尚停留在较为初步、浅表的层面。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首先,像李白这样家喻户晓的古代文学家,对其生平履历的认识,现阶段高校学生群体尚处于概念化阶段。就李白本人而言,学生乐于为其贴上“浪漫主义”“诗仙”“潇洒”“自由”等标签,将李白的某些传说故事抽象化、符号化为一种值得标榜的典型行为模式。而对其基本生平履历,尤其是晚年的生活缺乏了解。这种情况偏离了“知人论世”的文艺分析原则,不仅不利于全面深入了解作为历史人物的李白,而且易于被某些社会娱乐文化环境所误导,对这种情况,下文将予以详细论述。

其次,现阶段高校学生群体对古代经典文学作品的涉猎非常有限,由此对某一经典作家及其创作形成相对单一的认识,继而出现误解、误读的情况。通过调查问卷显示的相关信息发现,当下高校学生对李白作品的涉猎大多数仍然停留在启蒙背诵读本与中小学语文课堂的讲授范围内。如《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对于其他未选入以上两类教材的李白优秀作品了解较少或未曾涉猎。阅读的贫乏是造成当下高校学生头脑中形成单一、刻板的作家人物形象与创作风格印象的直接原因,李白在这些作家当中只是更为典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