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

“钱学森之问”给高等教育提出了一个十分尖锐而核心的问题,总体上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高等教育的机制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创新人才的涌现。因此,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使拔尖人才顺利成长,成为当今高等教育管理和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2009年,为了培养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基础学科领域拔尖创新人才,着眼于创新人才的基础性培养和超前开发,按照国家人才规划纲要和教育规划纲要的部署,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开始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下简称“拔尖计划”)。2010年8月,兰州大学结合自身基础学科的优势,以及多年来通过“基地班”“隆基班”等形式在拔尖学生培养方面进行长期的探索,专门成立萃英学院,负责实施“拔尖计划”。学院定位为兰州大学探索本科生培养模式改革的荣誉学院,拔尖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和创新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试验区”和“示范区”。学院除承担国家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拔尖计划任务以外,配套进行人文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人才培养目标按照“拔尖计划”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注重养成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注重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坚持“少而精、高层次、国际化”的原则,建立拔尖人才重点培养体制机制,吸引最优秀、有志趣的学生投身基础科学研究,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努力使受计划支持的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学科领域的领军人才,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

“拔尖计划”在兰州大学经过七年多的实施,进展顺利,开局良好。在实践中,萃英学院借鉴国际一流大学的办学经验,打破常规,在体制机制和教育教学上大胆改革、努力创新,在选拔拔尖学生、开展因材施教、吸引高水平师资参与以及加强国际化培养等方面初步形成了一套有效机制,引起了社会和国际一流大学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