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青泥岭

(三)青泥岭

青泥岭,今名巾子山、铁山,唐称青泥岭,宋始称铁山。其岭横亘古蜀道,自古襟扼要冲,古称蜀门,历代为兵家所必争,是关中入蜀川的咽喉之地。青泥岭铁山西北接木皮岭,东南临嘉陵江,青泥古道便蜿蜒其上。东汉初,陇右军阀隗嚣的大将王元镇守青泥岭抗拒东汉兵,留下了“丸泥封关”的典故。《元和郡县图志》补注云:“青泥岭在兴州长举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悬崖万仞,上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泥功或即青泥岭之别名。”[7]568杜甫经过青泥岭之时“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

(《泥功山》)[1]574从早到晚,脚陷泥淖,步履维艰。时隔不太远的宋代诗人赵抃入蜀经此处,亦对杜甫行经青泥岭有评述:“老杜休夸蜀道难,我闻天险不同山。青泥岭上看云客,二十年来七往还。”(《过青泥岭》)。杜甫入蜀途经青泥岭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