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梦斩泾河龙”故事的形成

浅析“梦斩泾河龙”故事的形成

赵祥延|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梦斩泾河龙”的故事在今本《西游记》第九回,即“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计拙犯天条”这一回中,前为江流儿的故事,后接唐太宗入冥故事,其间并未出现取经核心人物,因此我们容易将其轻轻读过。细究起来这个故事也颇值得探讨。

关于这则故事形成的大致年代,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似取经故事,自唐末以至宋元,乃渐渐演成神异,且能有条贯,小说家因亦得取为记传也。”[1]《永乐大典》“送”韵“梦”字条下收“梦斩泾河龙”[2]故事,附注题曰:《西游记》(后简称古本《西游记》),这段一千二百余字的故事应当是两则,中间突兀出现的“玉帝差魏征斩龙”为后一则的题目,郑振铎先生推测前一则题目可能是《永乐大典》的编纂者以“梦斩泾河龙”作为总题目取代了。他根据这段文字的语言特色,认为古本《西游记》“当是元代中叶(或至迟是元末)的作品”[3]。由此可见,这一故事被纳入《西游记》中的下限是元末,但这一故事的形成肯定要比元末早得多。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山西省上党地区发现了《迎神赛社礼节传簿四十曲宫调》,这是记录这一地区娱神的仪式和演出内容的底本。其中第四部分“哑队戏”二十五个角色排场单中有:

《泾河龙王难神课先生》一单舞

唐太宗驾,十宰总管(十个),袁天罡,李淳风,袁守成(诚),四渔夫(四个),天佛使者,天曹,地曹,人曹,泾河龙王,清江圣母,四海龙王,四渎龙王(四个),魏征承(丞)相,巡海夜叉,上,散。[4](按:唐前期能够进入政事堂议政的长官都称为宰相,那么“十宰总管”是包括“魏征丞相”的,此处同列,当是与斩龙相关且民间流传所致。)

蔡铁鹰《从西域到中原:渐行渐远的〈西游记〉》[5]一文中对《礼节传簿》的研究做了梳理,指出“25个哑队戏,都是神话传说或已‘回归’为神灵的人物,正说明它们的古老,窦凯先生又发现,哑队戏计有361个角色,人神混杂,朝代不分,但无论人神,基本都出现于宋代之前。”

据此,则“梦斩泾河龙”故事当形成于宋以前,至迟元末被纳入古本《西游记》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