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作中的“组诗”

(三)词作中的“组诗”

在前面论述的同题共作和唱和之作中,已看出有些本是组诗。宋代欧阳修的《渔家傲》词四首。其第一首是由七夕节新妆起舞的姑娘而写起的。其下阕云:

乌鹊桥边新雨霁,长河清水冰无地。此夕有人千里外,经年岁,犹嗟不及牵牛会。

前二句悬想鹊桥相会的环境很有诗意,后三句联系自身,诙谐而感叹自在其中。第二首下阕云:“脉脉横波珠泪满,归心乱,离肠便逐心桥断。”表现离情可谓淋漓尽致。第三首云:

喜鹊填河仙浪浅,云軿早在星桥畔。街鼓黄昏霞尾暗,炎光敛,金钩侧倒天西面。一别经年今始见,新欢往恨知何限。天上佳期贪眷恋,良宵短,人间不合催银箭。

想象丰富,也很有韵味。其第四首是写乞巧的情景,也很精彩。

陈师道(1053—1101)有《菩萨蛮·七夕》四首,也都写得很可玩味:语言明畅清新,立意别出心裁,而很合于节日中亲人分于两地时一般人的心理。如第一首:

行云过尽星河烂,炉烟未断蛛丝满。想得两眉颦,停针忆远人。河桥知有路,不解留郎住。天上隔年期,人间长别离。

前二句是悬想家中妻子抬头看天上星河上星光灿烂。她自身虽常在家中(炉烟未断),但因孤身一人,懒得打扫,室中一定满是蛛丝。诗中以天上比人间,认为天上的牛女分离隔年可以一会,而人间的离别则往往长久不得相会。第二首:

绮楼小小穿针女,秋光点点蛛丝雨。今夕是何宵?龙车乌鹊桥。经年谋一笑,岂解令人巧。不用问如何,人间巧更多。

写妇女的乞巧活动,轻松愉快。第三首:

东飞乌鹊西飞燕,盈盈一水经年见。急雨洗香车,天回河汉斜。离愁千载上,相远长相望。终不似人间,回头万里山。

由牛女的一水相隔和数千载中一年七夕一会的离愁与人间隔离相会之不易比较。人间要见面须经辛苦的长途跋涉,以此表现人间夫妻分离的痛苦,真挚动人。

两宋之间陈渊(?—1145)有《七夕》三首,主要是借七夕以抒发个人情怀。如第一首:

北里南邻锦绣陈,万端千叠日初晴。

收藏犊鼻何须挂,不与人间斗浊清。

其第二首后两句反映出作者对乞巧风俗始起之地的看法:“从来世事俱儿戏,不独秦娥乞巧楼。”乞巧并非秦地有,但其始于秦。这一点表现出诗人的文化素养。这两句诗就反映出这一点。陈渊还有《七夕闺意戏范济美》,也是七绝,同样很有情味。如第二首后二句,“看罢巧楼归小阁,床头重检近来书。”

总之,组诗表现诗人思想、情感较为充分、全面、具体。为我们了解七夕风俗对文人心理、思想的影响提供了可贵的第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