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布置作业,督促学生学习
教学是两个密不可分的环节,除了老师用心上课,还得有学生的用功学习。现在的学生面对的各种诱惑非常多,人的精力有限,学生如果不把精力放在课程的学习上,他的学习效果自然就会不佳,一定意义上也使得教师做了无用功。现在学生厌学的现象也很严重,有时候一学期自己感觉课上得有声有色,但到期末考查时就会失望地发现一些同学学得并不扎实。还有,受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自以为学到了东西,却不知道那只不过是浮光掠影。比如讲完了道家思想这一专题,学生们也许会对道家思想有一二三四的观点,虽然讲得头头是道,但是他们不读原始文献,不读原著,只看些通论式的论述。为了纠正这种空疏的学风,我要求学生做一些作业,比如交上来一定字数的笔记,抄录《道德经》或《周易·系辞》,或儒家或佛教道教中的一些经典,要求必须手写,谢绝打印。还有布置一个主题作业,如“家乡的文化”“中国的某一节日文化”“中国人的某个人生礼仪”等,要求学生做出PPT在课堂上讲解。作业人人都要交,通过微信或者邮箱交,交来之后随时反馈,这样学生才感觉自己花时间做作业是有价值的。因为有的课是大四的,对大四学生不仅要鼓励还要督促甚至指定某些同学课堂讲解,要不然讲作业的课有些同学就不来,或者来了也没做好作业,白白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有人也许奇怪为什么不拿分数来制约学生,要知道分数对大四的同学用处不大,他们前三年的成绩就决定了是否推荐上研或其他。所以督促大四的学生做作业,这对师生来说都是超功利的行为,但是为了巩固教学成果,这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时代在发展,大学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但是再怎么千变万化,作为教师,讲授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只能做好“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在教学中,我们要爱我们光辉灿烂的文化,讲出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来,爱我们的学生,启发他们,督促他们去学习,去思考。当然教学中难免有种种的不如意,但是我们随时记住自己的使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有为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力量之心,我们的工作肯定会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