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黄霖.《文心雕龙》汇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2]谭献.复堂日记[M].范旭仑,牟晓朋整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3]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M].上海: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

[4]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十三经注疏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5]萧统.文选·卷五二[M].六臣注.四部丛刊本.

[6]张光年.骈体语译《文心雕龙》[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7]汤用彤.汤用彤魏晋玄学讲义[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

[8]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赵复三译.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

[9]王元化.《文心雕龙》讲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10]钱钟书.管锥编·第四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1]徐复观.中国文学精神[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

[12]雷恩海,曹志坚.重建文化共同体的学术自觉:陆德明《经典释文》与隋唐文化共同体建设[J].兰州大学学报,2015,5:138-148.

[13]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一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4]郑玄注,孔颖达疏.《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