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剑门关

(七)剑门关

金牛道经过的大剑山,古称“梁山”,在剑阁县东北剑门关镇12.5公里处,东西长115公里,群峰高耸入云,严若剑戟横陈,峭壁中斩,犹如“门之辟”,故名“剑门”。《旧唐书》卷四十一载:“剑门……县界大剑山,即梁山也。其北三十里所,有小剑山。大剑山有剑阁道,三十里至剑处,张载刻铭之所。剑山东西二百三十一里。”[16]1075《剑州志》卷二载:“大剑山亦名梁山,峭壁中断,两崖相对如门……二剑古不以关名。诸葛亮相蜀,凿石架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路,于此立剑门关。”[17]49剑门关峭壁如城墙,两崖夹峙如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成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古蜀道的咽喉。杜甫《剑门》云:“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两崖崇墉倚,刻画城郭状。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1]598诗人对剑门关位置的险要深有体会。剑门关今有始建于宋代的思贤楼,上有杜甫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