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微子》诸乐师考
《论语·微子》云:
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孔《疏》曰:“亚,次也,次饭乐师也。挚、干,皆名。”包曰:“三饭、四饭,乐章名,各异师。缭、缺,皆名也。”“鲁哀公时,礼坏乐崩,乐人皆去。”孔颖达以为挚、干、缭、缺,方叔,武、阳、襄,皆是鲁哀公时人,因其时礼崩乐坏,故去鲁奔散。历代经师学人多从孔说,但亦不乏有人提出异议。
清人刘宝楠《论语正义》曰:“太师,乐官之长,名挚。去鲁而适齐也。亚饭干适楚者,亚,次也。天子诸侯每食奏乐,乐章名各异,各有乐师……太师挚等皆殷人,则太师、少师等官是殷制也。”[9][4]730其引《汉书·古今人表》皆列太师挚等同在智人之列,且在殷末周前,颜师古于此注曰:“自师挚以下八人皆纣时奔走分散而去”。又毛奇龄《论语稽求篇》以齐、楚、蔡、秦之地皆为殷时已有之地名,固非周时才有之。[10]刘氏即以为挚、干等人皆为殷纣时人。
亚饭干、三饭缭,四饭缺,鼓方叔、少师阳、播鼗武等五人俱不见于其他的秦汉典籍,其实殆不可考。唯有太师挚与击磬襄则于一些典籍中神龙首尾,隐烁其形,历来颇多说法,也颇多疑窦。
先来看击磬襄:击磬襄其人,历来有两说,或以为周平王时人,郑,孔以后,朱熹等人多从其说。或以为殷末时人,班固《汉书·古今人表》即列其与太师挚等八人于殷末周前,颜师古亦明注其皆纣时奔走分散之乐师,[11]刘宝楠《论语正义》从颜说,以为是殷末时人无疑。
持前说者多以下列三条材料为据:
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师襄子曰:“吾虽以击磬为官,然能于琴,今子于琴可以益。”——《孔子家语·辨乐解》[12]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索隐】《家语》师襄子曰“吾虽以击磬为官,然能于琴”。盖师襄子鲁人,《论语》谓之“击磬襄”是也。)——《史记·孔子世家》[1]1507
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师襄子曰……——《韩诗外传》[13]
执此说者以为“击磬襄”即是孔子学琴之“师襄子”,系鲁人,大约在周平王时(鲁哀公时)。
这里有必要对以上三则材料源出典籍的可信度做一辨析:一般来说,《史记》的可信度最高,争议也较少。《孔子家语》虽《汉书·艺文志》有录,但今传本历来多被认为魏人王肃杂取秦汉典籍所载孔子逸事遗文而伪,虽然随着近来出土文献如定州汉简《儒家者言》等的面世,学界又开始重新考量《家语》的价值,但今传本是否就是《艺文志》所录“二十七卷”之古本,或者保留多少二十七卷古本原貌还有待商榷。事实上汉简《儒家者言》的出土,并非解决今本《家语》的诸多争议,相反再次证明今本《家语》确实存在比其他文献都多的后人整理、重组的痕迹。[14]如此,则今本《家语》再次被断为魏晋伪书。[15]而《韩诗外传》情节巨细虽与《家语》同,却没有提到师襄子说自己“虽以击磬为官,然能于琴”的话,通过对比,很容易推断,《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学琴于师襄子,《韩诗外传》中亦有是记,则《家语》大抵为附会《史记》中孔子学琴事,而又采《韩诗外传》中学琴之情节,以为此琴师“师襄子”即是《微子》篇之“击磬襄”,又为取信故,才附会假托师襄子说“吾虽以击磬为官,然能于琴”的话。反过来,司马贞《索隐》又引《家语》为据,以为两人原是一人,盖以讹传讹,不知其误。
“击磬襄”与“师襄子”并非同一人,颜注《人表》所谓“击磬襄”之属皆纣时奔走分散之乐师当是不误的。孔子学琴于师襄子之事,或确有其事,然此“师襄子”断然不是彼“击磬襄”,师襄子或是春秋时卫国人[16],与孔子同时,击磬襄则是殷末纣时人。
再来看太师挚:
《史记·殷本纪》云:
纣愈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太师、少师谋,遂去。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箕子惧,乃佯狂为奴,纣又囚之。殷之太师、少师乃持其祭乐器奔周。[17][1]139
又《周本纪》云:
居二年,闻纣昏乱暴虐滋甚,杀王子比干,囚箕子。太师疵、少师彊抱其乐器而奔周。[18][1]137
上两则材料都说到殷末年,纣昏乱暴虐,滥杀忠良,政坏礼崩,太师和少师携乐器逃奔周地之事。其中太师曰“疵”,少师曰“彊”。刘宝楠《论语正义》引段玉裁《尚书撰异》曰:“太师挚,‘挚’是‘疵’字。”“‘挚’即‘疵’,‘阳’即‘彊’,音皆相近,惟传闻异辞,则载所不一,而其事则一。”[19]刘说当不误,盖古书古事多相传而闻,音近而书异者有之,且考其时间,殷末纣时太师、少师不可能既有挚、阳,同时又有疵、彊,因此,此处《殷本纪》与《周本纪》所说殷末太师、少师即是《论语·微子》篇中“挚”“阳”二人。
《汉书·礼乐志》云:
故《书》序:“殷纣断弃先祖之乐,乃作淫声,用变乱正声,以说妇人。”乐官师瞽抱其器而奔散,或适诸侯,或入于河海。夫乐本性情,浃肌肤而藏骨髓,虽然经历千载,其遗风余列尚犹不绝。至春秋时,陈公子完奔齐,陈舜之后,《韶》乐存焉。故孔子适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美之甚矣。[20][2]1039
上引《礼乐志》所记殷纣用淫声,乐官师瞽抱器而奔之事,颜师古注以为即是《古今人表》所列、《论语·微子篇》所记的太师挚等奔散四方之事。又《汉书·董仲舒传》曰:“至于殷纣,逆天暴物,杀戮贤知,残贼百姓,伯夷、太公皆当世贤者,隐处而不为臣。守职之人皆奔走逃亡,入于河海。”颜注亦以为守职之人即若鼓方叔、播鼗武、少师阳之属,[21]自然也包括太师挚之属,结合上文列《殷本纪》《周本纪》所记之事,知颜注当不误。至此,知《论语·微子》《史记·殷本纪》《周本纪》《汉书·董仲舒传》《礼乐志》《古今人表》所记之人事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