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现代科技,丰富教学手段

三、合理利用现代科技,丰富教学手段

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媒体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进入了读图时代与视频时代,文学逐渐图像化、视频化。传统教学仍然依赖老师的语言和板书,教师与学生难以形成共鸣,学生学习兴趣低落。经常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声嘶力竭,学生在课桌上或睡倒一片,或沉溺于手机中。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插入图像和影音资料能够有效地活跃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是把学生带回课堂并快速进入学习听课状态的关键步骤。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张图片,播放一段音频或视频可以快速有效地吸引学生,实现课堂导入。从教学手段来看,采用现代化技术普及传统文化,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利用多媒体可以加大信息量,提高讲练的密度、层次,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讲授古代文学作品时,适当运用多媒体把相关的图像、评论以及原典朗诵串入其中,达到文字、音响、图像于一体的生动形象的直观效果,无疑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很好补充,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中国古代典籍大多文字艰涩,一些重要引文、词语等只靠口头介绍,学生很难听懂,若一一板书,势必影响教学进度,而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课堂上播放提前制作好的教学课件,这一矛盾便迎刃而解。

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教学由课堂延伸到课后,从而扩大教学知识量。由于课时有限,学生无法在课堂上大量地阅读,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师可以将阅读资料通过个人空间、微信、QQ、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供给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在课堂上只需检查阅读效果。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辅导、答疑等方式解决学生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把古代文学的教学渗透到学生的整个生活中。近些年为大家熟知的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就是在充分利用网络等科技手段进行教学的尝试,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适当利用这些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

近几年智能手机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许多学生整天沉溺在手机网络中的各种信息、游戏之中。如何与手机争夺学生,将学生从网络、游戏中拉回到学习中,是每位老师面临的严峻问题。合理有效地利用手机,让手机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让微信、QQ、电子邮件成为学习的平台,成为师生互动的媒介,是我们今后努力的重要方面。

当然,我们在利用多媒体时也应该避免一些问题。如有的课件过于单调,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有的又过于花哨,学生的注意力不在教学内容本身上,而是在其花哨的形式上;有的以多媒体代替板书,课件只是将原来的板书搬到幻灯片上,为播放课件而做课件,失去了使用多媒体的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牢记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切忌让多媒体资料喧宾夺主。

师生交流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交流既包括语言交流,也包括肢体动作、眼神等非语言的交流。但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中,易出现的现象是:在教学课件中包含了大量信息的情况下,教师为了保证进度,只顾操作课件,而忽视了对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的深入细致的讲解,与学生也缺乏有效的交流互动,课堂活动变成了教师的快速翻页。学生的注意力不是老师对知识的透彻讲解,以及与老师的有效互动,不再认真做课堂笔记,而是浏览幻灯片,给幻灯片拍照,有的学生甚至连照片也懒得拍,课后直接找同学复制。这样学生就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来咀嚼消化知识点,师生课堂上的交流也就难以进行了。老师、学生都严重依赖多媒体的现象,明显地弱化了师生交流,教学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