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当教师多年了,使用的教学手段也经历了几次大的变化。最早的教学方式是黑板加粉笔,一般我会早早到教室,在黑板上把要引用的一些文献(尤其是文言文的)一一书写出来,以便学生了解和做笔记。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设备普及,进了教室,而班里学生随着扩招也增加了不少,这就面临着利用新技术的问题。PPT课件可以将许多文献和图片展现在课堂上,图文并茂,形式丰富,很受学生欢迎。我虽然不得已也熟练地掌握了这门技术,但是对其还是持保留意见的,我拒绝把课件做得完美无缺,一步到位,因为我觉得教师的课堂讲授是一种天籁般的灵感式的发自内心的发挥,并根据所讲内容和学生的接受状态而随时调整,如果一心想着迎合事先设计好的也规定死的课件内容,那这个教师就会慢慢被形式化了的课件牵着鼻子走,从而不知不觉“心为物役”,上课中的灵性发挥和快乐就会消失,而学生也会只拷贝课件而不认真做笔记,学习效果反而打折。我也在网上看过一些中小学教师的样板课,其课件精致,课堂设计完美,师生互动气氛热闹,节奏张弛有致,但是作为一个一直在课堂第一线的老教师,我觉得有些样板课本质上是表演,不是教育。教育是启发式的,润物无声的,安静的,表演是给领导或其他人看的,即使热闹也不过是虚的。现在时髦的慕课,我还没有申请做过。记得多年前学校某机构请我去录像,讲文化概论和另外一门课。我被要求正襟危坐在讲桌后讲课,但现场没有一个学生,也没有一个听众,连录像的技术人员都隐身不见,讲课真进入了“无人之境”。那次我感觉非常失败,因为没有学生互动就没有了讲课的感觉,只有念讲稿的无奈。现在的慕课加上了学生互动的这个环节,如果录制的是真的课堂现场,那要比我那个时候让教师一个人讲要进步。但是有人说让慕课代替教师课堂现场授课,未来的学生只看慕课学习,这并不是件好事,是技术的进步但不是教育的进步。
现在手机微信技术又普及开来,现实生活中人们已经离不开能上网又能和人便捷交流的手机,青年学生对手机更是痴迷,上课时身在曹营心在汉,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课。这对我们文科老师的上课形成了极大的压力和挑战,当你精心备好了课,讲课时的自信心却被一些学生在魂不守舍地玩手机中一点一点摧残殆尽,而教室又不是高考考场,学校并不屏蔽信号,教师也不是喜剧演员,靠夸张的表演吸引学生眼球。教师的讲授显然敌不过学生掌上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刚开始面对这种情况我也很无奈,后来想,与其让学生在鱼龙混杂的网络世界里尽情漫游,不如我们做教师的主动去占领一点网络阵地。加之我的这门课有一个班放在大四第一学期,考研的、找工作的、实习的等,无法来课堂的学生也占相当一部分比例,我想不能让他们白白混过这个学期,得让他们以别的方式接触学习这门课。于是我把自己的微信打造成一个阅读平台,让学生加上我的微信,在微信上推出辅助课堂教学的一些专题文章,推荐学生阅读,通过微信和学生互动。当然,选送的文章要把好关,选那些有深度、有内涵、有见识的文章,选著名学者的好文章,选弘扬传统文化精华和增强我们文化自信的文章推送。这虽然是我不得已的应对措施,但实践证明,这样的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用学生的话来说,每天看老师推送的文章,是人不在课堂但心在学习上了,这比稀里糊涂地混个学分强得多。有的学生开玩笑地说,通过微信,老师和学生的精神永远在一起了。一学期课上结束,但是学生们依然舍不得删掉我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