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对象对古代经典作家的误解

(一)授课对象对古代经典作家的误解

如果说调查问卷呈现出的是较为宏观性、普遍性的考察结果,那么课堂讨论则会给我们提供更为细致、丰富的信息。以笔者2017年春季所开设的兰州某高校人文通识课《唐宋散文欣赏》为例,在李白及其作品专题讲解这一部分,有来自本校理工科专业的某位学生主动提出一个观点:李白首先应当是一个侠客,其次才是一个诗人。笔者鼓励其进一步表达自己的观点,于是该学生在课后制作了长达10页的PPT演示稿,展示了他在头脑中是如何形成这样一个观点的。但在其详细展示后笔者发现,这个观点的立足点并非来自文献史料,而是来自一款当下非常流行的手机游戏设定,李白是这款游戏当中一个重要的人物角色。在游戏开发者的设计中,该角色有超常的武功,并且其“绝招”带有某些李白著名诗句的文化意蕴。作为“青莲剑仙”的李白,大致“侠客行”“将进酒”“神来之笔”“青莲剑歌”等技能,并带有专门的核心技能和武器装备。但这些游戏中的技能是一种纯娱乐性质的人物设定,尽管它脱胎于历史人物所带有的某些文化符号,但与真实的历史人物本身恐怕相去甚远。

这类对历史人物某一方面“特长”的过分夸张、想象乃至误解恐怕是当下社会娱乐文化中的通病,李白只是其中之一。学生群体受这种娱乐文化的引导,往往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出现一种先入为主的偏差,甚至引发一系列不切实际的想象。由于各类网络游戏中的李白形象、玄幻修仙小说中的李白形象在当下学生群体中颇有影响,如何正本清源就成了当下教师所面临的一个新的困境与挑战。就李白本人的身份而言,他作为诗人的文化影响力无疑是要大于作为“侠客”的文化影响力的。而事实上李白所谓的“侠客”身份,更多程度上恐怕仍是他那些潇洒出尘的游侠诗句所引发的、来自后人的浮想联翩。即使作为历史人物的李白确如某些史料所言,“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1]31。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当中,也要帮助学生予以梳理辨析。毕竟会剑术的诗人和会作诗的侠客看似区别不大,但历史人物饱含文化影响力的主体形象不应当被相对次要的形象乃至娱乐形象所掩盖,在课堂教学中仍须引导学生分清主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