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雄对孔子的评价与认识研究

扬雄对孔子的评价与认识研究

尚 斌|兰州理工大学文学院

汉代儒学在中国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它“发展改造了先秦儒学而成为‘新儒学’,又是魏晋儒学的源头,从基本精神、思想理论到学术方法、经注体例等都对我国儒学产生了久远的重大影响。”[1]纵观整个中国儒学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对孔子的评价与认识是贯穿其中的一条重要线索,从而不断演绎出独特而丰富的儒学思想文化大观,尤其是一些历史上的文化名人和政治上的杰出人物对孔子的评价观点更是引起后世研究者的关注。扬雄(前53—18),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一生历经西汉的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及王莽新政诸朝,作为一位两汉时期著名的辞赋作家、哲学家和语言学家,他对孔子的评价与认识非常值得后世学者去研究。“扬雄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与发展在汉代无人可比,但学界一直缺少足够的认识。”[2]扬雄对先秦儒学继承与发展的贡献之一就是体现在对孔子全面而深刻的评价与认识方面。目前国内研究者主要围绕扬雄后期撰写的《法言》一书来阐述他对孔子的观点。不可否认,这本著作确实在中国古代哲学、文学批评以及美学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但是,如果从更为全面深入的视角来探讨扬雄对孔子的观点则还需要结合他创作的其他文章和哲学著作。根据目前所有可以见到的扬雄留给后世的文献资料,他对孔子的评价与认识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