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两当三渡水

(四)两当三渡水

翻过青泥岭,杜甫一家来到嘉陵江和永宁河汇流的合河口。学界多认为杜甫是从水会渡顺嘉陵江而下,即从白水道直到略阳,再取道金牛道入蜀。但在唐代嘉陵江上游滩险流急,峡谷两壁刻峭,深不可测,江路凶险无比。《兴州江运记》载:“自长举北至于青泥山,又西抵于成州……崖谷峻隘,十里百折,负重而上,若蹈利刃。盛秋水潦,穷冬雨雪,深泥积水,相辅为害。颠踣腾藉,血流栈道。糗粮刍藁,填谷委山;马牛群畜,相藉物故。”[2]1558自然环境的险恶使得白水道的通行时断时续。又据北宋嘉祐二年(1057)《新修白水路记》载,宋真宗景德元年和仁宗嘉祐二年,两次开通白水路。[1]杜甫一家深陷青泥岭淤泥之苦,受尽步履之艰辛,不会不顾全家老小性命之攸,冒险走白水峡江路。杜甫一家应是从故道向东走连云栈道,顺便拜访老朋友两当吴郁。

杜甫是否到过两当,学界争议不一。仇兆鳌《杜诗详注》《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下注云:“殆是公自秦州西至同谷时道经两当,故作此诗”。[1]557这个推测是错误的。杜甫自秦州赴同谷路线是非常明晰的,是经赤谷到礼县盐官,再经西和石堡法镜寺,穿越西和县城,然后折东南经青羊峡、坦途关、积草岭到同谷;根本不经过两当;如果去两当,应穿行徽县,路线和今天316国道大致相叠。但没有迹象表明杜甫由秦州只身赴两当。两当之行应是由同谷入蜀途中顺道探访,一则为不能疏救吴郁而面呈愧疚之情,二则在生计山穷水尽之时希冀得到救助,三则长举段江路凶险,以探访更安全的入蜀道路。杜甫渡过嘉陵江后,逆江而上两当琵琶洲(两当县西坡镇三渡水,吴郁故乡所在地)探访故友,惜吴郁不在,只留空宅一座。杜甫访友不遇,遂书《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寒城朝烟澹,山谷落叶赤。阴风千里来,吹汝江上宅。鹍鸡号枉渚,日色傍阡陌。借问持斧翁,几年长沙客……于公负明义,惆怅头更白……”[1]557以表悔愧、怅惘和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