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文人的桃源梦
2025年08月10日
(四)汉代文人的桃源梦
在汉代,将这种理想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当属张衡,“永和三年(138),张衡目睹朝廷的腐败,深感官场的黑暗污浊、权贵的骄奢淫逸、奸党的排斥异己,于是上书‘乞骸骨’,并写了《归田赋》以明心志。”[9]209他的《归田赋》给我们展现了这样一幅景图: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鸧鹒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魦鰡。
于时曜灵俄景,系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10]353
这是一个让人无限神往的理想境界,身临其中,我们会觉得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纯净美好,清新的空气,加之鸟语花香,便觉得与万物融为一体。这是张衡所追求的自我身心和外在环境和谐相融的理想境界,也是他所向往的美好生活状态,这就是他桃源梦的精彩演绎。
无论是美丽神话中的原始乐园、先民们乐土式的理想家园、诸子们想象中的生活蓝图还是张衡笔下的理想境界,都是人们心中的美梦,这些都可以说是人们内心深处桃花源的最早雏形。中国的文学领域早在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构想之前,就已经有了它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