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本科生古代文学类创新项目存在问题及展望

二、兰州大学本科生古代文学类创新项目存在问题及展望

通过考察近6年兰州大学本科生古代文学类创新项目,我们可以发现其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国创项目因为学校、学院、老师、学生都比较关注,相对问题较少。项目主持者毕业之后基本都被推免到名校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可以看出培养效果比较好,而且选择的都是古代文学专业,可见通过国创项目的训练使他们初步进入了研究的领域,确立了以后的研究方向。国创管理规范,主要有立项答辩、中期考核和结项验收三个环节,会督促学生一年来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最后的结项报告都比较扎实,如果在此基础上进行毕业论文写作,都会获得优秀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少高水平、标志性成果。学生在做国家创新项目的过程中,虽然发表了一些学术论文,但至今未有CSSCI论文,缺少高水平成果。当然,要求本科生发核心论文确实有些勉为其难,退而求其次,如果项目成果可以在《中国韵文学刊》《杜甫研究学刊》《古典文学知识》等非C刊但在学界有较高认可度的专业类期刊发表,也可以扩大学院影响,激发学生兴趣,增加研究信心。另外,国创指导教师相对较集中,古代文学与古典文献研究所13位教师中,现有庆振轩、胡颖、宁俊红、魏宏远4位老师指导过国创,另外雷恩海老师指导过“君政基金”项目。未来需要更多的老师投入创新创业项目的指导中。

相对国创,校创项目存在的问题更多一些。首先,校创项目中古代文学立项较少。文学院现有6个二级专业,平均立项率应为16.7%,现有12.8%的立项率不太理想,如果跟国创41.7%的立项率相比,则显得更低。其次,校创项目,学生喜欢做调研调查类题目。古代文学的教师指导校创时指导的很多都是非本专业的题目,如笔者近两年曾指导《肃南裕固族当前民俗文化的留存状况与保护措施的调研——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乡为例》《平川陶瓷历史文化与产业发展调查研究》《兰州市榆中县武术与武术文化调查研究》等项目。再次,老师、学生在开展校创项目时的投入度不够。校创项目缺少中期考核环节,很多学生立项之后很少与指导教师联系,最后草率结项。最后,校创项目在增加学生对古代文学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研究领域方面也亟待加强。

针对这些问题,以后应该增加老师对校创项目的投入度。目前指导国创算15个课时,因此老师积极性较大。而校创不算工作量。以后应建议校创算工作量,减半算8个课时也好,至少是对老师工作的肯定。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多启发学生,学生咨询申报创新项目选题时热情回答。定选题时,应尽量引导想做调研类题目的学生选择古代文学的题目。指导校创项目时应该像指导国创一样投入,保证学生围绕选题真正地开展研究。对其项目论文与结项报告严格把关,使学生可以接受严格的学术训练,掌握学术规范。结项之后,做得好的校创还可以继续申请国创或做以后的毕业论文。

在看到这些问题的同时,更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创新项目对大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及研究方向的引导。创新项目日益成为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参加创新项目,学生可以达到三个转变:

首先,从学习向研究转变。现有大学教育,主要是以课程修习为主,通过教师授课,有计划地修读课程,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虽然会有多种方式的互动,如提问、讨论、布置作业等,但学生在整个课程中,还是以学习为主。参加创新项目则是一种研究。从选题,立项答辩,搜集材料、分析材料,到论文、结项报告撰写,学生须要利用已知知识,通过多种途径去探索未知,并在这一过程中开始从学习向研究的初步转变。南朝梁刘勰在其《文心雕龙·知音》中曾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不亲自经历发现问题、搜集资料、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不会懂得怎么研究的。在兰州大学文学院现在没有学年论文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到大四时还不会写论文,通过参加创新项目,可以让学生接受严格的学术训练,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基本进入研究领域。

其次,从被动向主动转变。进入大学开始专业学习之后,从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学大纲的设计到每一节课的进行,学生均属于被动的角色。参加创新项目则需要由被动变主动。虽然每个项目都会有指导教师,但指导教师只会在大的方向上予以把握,具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都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才有可能得到完善的解决。整个创新项目,学生是绝对的主角,项目每一步的进展,都离不开学生自己的努力。因此,经过创新项目的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能力会得到很大提高。

最后,从博学向专精转变。现在兰大本科生毕业,需要修满145个学分,四五十门课程,涉及多个学科方向。多修课、多读书,有助于开阔视野,但也容易什么都知道一些,什么都不精通。参加创新项目,则需要一段时间内围绕某个方面集中精力搜集信息、阅读文献、钻研方法,有助于培养兴趣,向专精转变。人生的时间有限,学生需要早些找到自己的兴趣、禀赋所在,确立以后的志向。创新项目就给了他们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

创新项目与课程学习是互相促进的关系。课程学习的内容是学生开展创新项目的前提,所有的研究都是由已知去探索未知。创新项目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可以巩固已学内容,又可以检验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研究过程中发现知识有短板或遗漏,会促进他们更积极地去学习课程。

通过近6年的开展,创新项目使大量同学近距离接触了古代经典文本,熟悉了古代历史社会,并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训练了严谨求实的学风。作为课程教学的有益补充,将在以后研究性大学的古代文学教学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