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拔尖计划”内涵建设,构建“个性化”“素质化”人才培养的制度体系

(二)注重“拔尖计划”内涵建设,构建“个性化”“素质化”人才培养的制度体系

2016年4月,学院为进一步发挥好“试点学院”的创新与引领作用,实现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群育、劳育、乐育”七个方面全面发展,为学校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做出贡献,在认真总结多年探索经验的基础上,系统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起三大平台即拔尖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平台、国际化教育的平台、通识教育的平台,形成了覆盖人才培养全程的制度体系。

新方案进一步强化了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国际化教育思想的渗透,强调“厚基础、宽口径与个性化”,坚持以课程体系为核心,通过加强主干基础课程夯实基础,强化通识课程与浓缩精练专业课程,提高选修课程比例拓宽知识面,实现人才的个性化培养;进一步完善了课程评价方式,突出对学习过程的评价,除《核心课程》采取100分制评价外,其余课程均采取A+、A、B、C与D五个等级分类评价,引导学生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全面均衡发展,发挥各自潜能,避免分分计较分数、过度竞争。

在修订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建立完善“综合素质课程体系”,探索建立学生“第二课堂”学分成绩单。设计了50个学分综合素质课程,包括四个模块,共提供84个学分的课程安排,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其中必修课42学分,选修课42学分。课程选择要求:每一名学生须完成必修课的42个学分,再从选修课中选择任意8个课程,一共修满50个学分就能够获得学院颁发的荣誉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