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杜甫入蜀诗所见杜甫自同谷入蜀路线考
2025年08月10日
由杜甫入蜀诗所见杜甫自同谷入蜀路线考
张世明|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杜甫迫于生计的艰难,也难以抗拒同谷“佳主人”对同谷温暖丰饶描述的诱惑。乾元二年(759)初冬,杜甫拖家带口离开生活四个多月的秦州,经过铁堂峡、盐井、寒峡、法镜寺、青阳峡、龙门镇、石龛、积草岭、泥功山等,穿越今陇南礼县、西和、成县,来到“无食问乐土,无衣思南州”(《发秦州》)[1]560的“南州”(即同谷,今成县)。然杜甫到同谷后,“佳主人”并没有给他以实际的帮助,温热的希冀跌成冰冷的失望,落难无助的诗人过着“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同谷七歌(一)》)[1]577的悲辛生活。《同谷七歌》便是诗人痛苦的生命呐喊。生活陷入绝境,加以吐蕃觊觎下的成州岌岌可危。万般无奈,杜甫只得又携家眷,在腊月凛冽的寒风中,于乾元二年腊月初从同谷出发,“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发同谷县》)[1]587于此年岁末到成都。
杜甫从同谷出发,所经路线历来争论不一,主要集中在水会渡、白沙渡、飞仙阁等地点的方位问题,还有是否去过两当,是否经过凤岭,等等。笔者不揣浅陋,就杜甫入蜀路线略陈己见,求教于方家。杜甫自同谷出发后,经过宝井堡,在栗亭小憩数天,向南翻过木皮岭,越河池东行至嘉陵江边,溯江而上至两当西坡乡寻吴郁不遇,遂经凤州凤岭连云栈道,南入汉中接金牛道,过益昌、江油,至蜀郡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