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 空间维度
空间维度的数量在逐日增长,但在各参考资料中对维度的描写也不尽相同。基于BIM的实践需要,其所涉及行业内已对六种维度达成了共识。
1)1D:一个点。
2)2D:线条。2D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和字符表达方式,其基本的处理对象是几何实体,包括线、圆、多边形等,目前使用的各类方案图、初步设计图和施工图都是二维的。
3)3D:模型实体和表面。便于检查图纸的“错漏碰缺”,减少在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设计变更;让建筑物可视化,使项目参与各方沟通更顺畅;能够方便快捷地输出各种图纸、表格、图像、动画,用于现场交流、配合、施工及检查比对。
4)4D:在3D的基础上附加时间和顺序信息。按模型完整的模拟、细分施工步骤,让施工进度安排及过程可视化,更加准确地估算工程周期及进度;结合项目管理软件,导出/导入施工进度安排,生成甘特图等,优化施工方案;实时对进度进行分析,掌控各个阶段任务及资源,根据需要随时方便、快捷、合理地调整施工顺序。
5)5D:在4D的基础上附加成本信息。能够方便、快捷地统计各种构件、材料的数量以及成本;及时估算整体成本、阶段性成本;实时进度配合采购,让“零库存”施工成为可能;优化资金方案,控制风险。
6)6D:在5D的基础上附加设备管理信息。能够集成化管理项目中的所有设备的厂家、安装及使用信息;还能在运维阶段快捷地调用设备设施的关键信息;通过直观的信息记录及表达,减少因图纸偏差引起的问题。
上述六个维度会被或多或少地纳入Revit工作流程中,这取决于工作原则和方式的选择,以及客户和其他项目利益相关方的需要。
建筑师所制作的Revit数据通常被工程师用在分析应用中;被建筑造价师用在成本估算中;被承包商用在项目和修建阶段;并最终被用作整合模型的基础。总而言之,上述所有用途都可能会对模型的构建方式、类型、风格和其产生的信息格式产生影响。这些要求也意味着可能要对模型进行额外加工,否则某些建模工作会与其他部门的要求产生矛盾。建筑师按照自身观念在设计的开始阶段所建造的模型与最终用于运维阶段的模型大不相同,同时也存在着很多不同的对象目标。从一开始就将所有可能的使用方式都纳入到某个图元既不可能实现,又不满足高成本效益的需求,但是Revit所提供的工作流程却可以实现构件之间的简单置换,同时可提供新的元数据以实现新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