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1 族的创建流程
在开始定义和创建族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原则上来说,了解构件的使用环境和实物形式的变体是必须的,但另一方面,又很容易在添加无用或无价值的变量上浪费很多时间,所以当复制单一尺寸下公制的构件时,无须将其参数化。
用骨骼支撑,然后再加上所有重要的内部细节,最后用一张漂亮的皮把一切包裹起来就完成了动物的制作!这个比喻和Revit建模过程有异曲同工之效。
在三维基本图形中加入二维详图线,体现了BIM的一条重要原则。因为二维里出现的图形与在三维形体里的表现形式有差异,和基本类型相关的数据会提供所有的重要信息支持图形。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灯具开关,其三维形态是墙上一个简单的长方体。二维的则非常不同,行业所认可的标志一点都不像长方形的拉伸。这时附加的图元数据就变得至关重要,能帮助我们找到技术信息和修正参考信息。
前面提到的详图线的使用和模型线不同,模型线虽然厚度为零,但展现形式为三维。使用模型线是为了降低三维形体的复杂性。整个建族的过程可分为十步:
1.确认图元类型
图元类别的确认对Revit的使用至关重要,因为类别确认能够准确找到便于控制对象可见性、列表及CAD格式导出的层分配的图元。不要轻易选择通用对象,只有在不需要列表的时候方可考虑。创建内建族时,应提示用户为图元选择相应类别,但是新建练习里的可载入族时,选择正确的模板才能进行类别确认(族文件以.rft为后缀)。
2.布局
确定构件的主要特征,将构件使用参照平面作为骨骼框架,在此基础上再添加二维线条和三维形体。只有在建立角度参数时方可使用参照平面,应当特别注意,不要移动模板提供的参照平面上的原始准线,尤其是在使用等距标注控制布局时更是如此。只有这样,镜像工具才能辅助定义对称对象。
3.应用规则
大部分规则主要应用于尺寸标注使用。它们要么是固定用于修正比例关系,实现等距标注;要么用特别的标记形成参数。对齐和阵列这样的工具也可以用来设置规则。
4.第一次测试
族类型列出的数值在对话框修改后可以用于拉伸多个维度,而拉伸维度会反过来影响参照平面上各对象的相对位置。
5.二维线条
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对二维效果和三维模型形体进行区分。这种区分让用户在创建新对象时除了使用合理的形体之外还能使用二维视图中自动修正的功能,并且细节也会更完善。这种创建对象的方式对计算机资源要求不高,而且在二维线条的基础也可以录入制作人的数据库。
6.第二次测试
运用二维线条绘制参照平面框架之后我们需要测试它是否能够正确移动。
7.三维形体
运用模型线条描述构件,并且随时随地将形体锁定在参照平面上,尽可能地简化。
8.第三次测试
这里的三维形体必须确保能在参数和规则下进行正确的移动和弯曲。
9.确认子类别
如需要图元更好的可见性、外观、输出控制等因素,也可以在二维线条和三维形体中定义。
10.定义数据和类型
类型只是在同一个名称下预设好的一组参数值,在【族类型】对话框里可以进行定义。应用族时这些类型均提供默认选择,而且包含除规格和除形体控制信息以外的运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