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1 隔墙创建
1)打开起始文件WFP-RAC2017-06-WallsA.rvt,并在【项目浏览器】中打开【楼层平面:Ground Floor】视图。我们将按图6-23所示添加呈红色的墙体,将墙体工具与基本编辑和处理工具结合。
2)在【建筑】选项卡【构建】面板中,单击【墙:建筑】(图6-24)。
图 6-23
图 6-24
3)在类型选择器中,选择墙体类型为【Concept-Int 150mm】,同时在选项栏中,将定位线设置为【墙中心线】,如图6-25所示。
图 6-25
从图6-26中的墙体A开始绘制,因为其借助于周围图元所有的定位线工作都已完成。
4)使用【绘制】面板中的【直线】工具(图6-27),在墙体上的点A与点B之间绘制一段内部墙体。
图 6-26
图 6-27
5)将光标放置于外墙上接近轴线⑥的某处,Revit会呈现尺寸监控功能,它将给出鼠标所在点到最近的墙体表面的距离,输入4500并确定,如图6-28所示。
6)按照图6-26所示,确定出墙体的C点位置,垂直向下移动光标到达位置D,确认并绘制这段墙体。
为了开启一个卫生间玄关,需要拆分墙体AD段。然而,在没有参照物或难以确定被拆分物上的相交点时,定位拆分点比较困难。在这个练习中,将使用“先大体定位再精确定位”的原则来解决这一难题,这也是Revit常用的建模方法(在大概的位置放置图元,之后再精确定位其相应尺寸)。
7)利用【拆分图元】工具(图6-29),在轴线5的一端拆分墙体AD段,删除内节段墙体(拆分位置的确切定位并不重要)。
图 6-28
图 6-29
8)在【注释】选项卡【尺寸标注】面板中选择【对齐】工具,沿X点到Y点依次标注尺寸,如图6-30所示。
图 6-30
9)选择轴线⑤左端的墙体,将其尺寸值设置为750;再选择轴线⑤右端的墙体,设置相同尺寸,最终在墙体上形成了一个1500mm的开口。
现在,将讲述与在拆分墙体时“先大体定位再精确定位”相同的方式,但这一次将依靠临时的偏移值帮助重新定位。
10)如图6-31所示,在P点和Q点之间绘制墙体,并调整其临时尺寸。注意:临时尺寸的参照点是可以调整的,需要重点提及的是在改变相关值之前,用户必须明确该尺寸从何处开始,并往何处发展。
11)围绕轴线⑤,在点R和点S之间绘制另一段墙体,在选项栏中将偏移量设为【1350】。
12)选择墙体交叉点S,将光标移至其右端,输入【2200】。
图 6-31
13)将偏移量调为0,在点T与点V之间绘制墙体,与当前墙体末端一致,如图6-32所示。
14)选中新建的两面墙体,在【修改墙】选项卡【修改】面板中选择【镜像-拾取轴】按钮,选定轴线⑤作为镜像中心轴,对选定墙体进行镜像复制,如图6-33所示。
图 6-32
图 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