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编辑委员会
编辑部
序
视野与理念
论大学教学研究的科学化、学科化与专业化
一、大学教学研究的科学化
二、大学教学研究的学科化
(一)科学化和学科化的概念
(二)课程、设计研究法、专门化
三、大学教学研究专业化
(一)美国SC改革
(二)我国大学教学专业人员培养的建议
四、简要结论
参考文献
教学学术视野下的教学故事
参考文献
新工科教育范式下的教学学术发展
一、新工科的基本教育范式
(一)迎接新业态的挑战
(二)凝练新工科的内在特质
(三)构建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
(四)提取新工科的教师素养
(五)设计新工科的教学策略
(六)培养新工科毕业生的核心能力
二、新工科教育范式下教学学术发展的优势与阻力
(一)教学学术构成要素
(二)新工科教育范式下教学学术发展的优势
(三)新工科教育范式下教学学术发展的阻力
三、新工科教育范式下教学学术发展的机制建设
(一)组建以工科和教育学科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学术发展中心
(二)在工程实践中开展教学学术研究
(三)开通新工科教学学术绩效评定绿色通道
四、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新工科教学学术的案例分析
(一)多方交叉融合,增强工科教学学术发展合力
(二)开通绩效评定绿色通道,提升教学学术地位
(三)悲情与激情结合,培养工科教师的教育情怀
参考文献
教学学术的学术本质及其发展路径
一、学术、教学学术等相关概念辨析
(一)什么是学术
(二)什么是教学学术
(三)教学学术与教学的关系
(四)教学学术与卓越教学的关系
(五)教学学术与学术的关系
二、教学学术为何能够成为学术
(一)教学是一种重要的学术研究领域
(二)教学是一种重要的学术研究方式与手段
(三)教学学术体现了学术研究应有的思想意义和情感内涵
(四)教学学术彰显了教学工作者应有的学术尊严感和荣誉感
三、深化教学学术本质的现实路径
(一)促进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
(二)推动教学学术成果公开化
(三)采取综合评价等新型教学学术评价模式
(四)加强教学学术与学科之间的联系
四、结语
参考文献
谈学论教
“双一流”建设高校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
一、理论基础及研究假设
(一)理论基础
(二)研究假设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与调查形式
(二)研究工具
(三)量表得分及评价方法
(四)数据分析处理
三、结果与讨论
(一)不同年级、性别学生的CT倾向得分
(二)全体学生的CT倾向各维度得分
(三)不同年级、性别学生的CT倾向各维度得分
(四)不同年级、性别学生的CT技能得分
(五)全体学生的CT技能各维度得分
(六)不同年级、性别学生的CT技能各维度得分
四、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和建议
参考文献
“停课不停学”时期在线教学实践及疫后在线教学改革的思考——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
一、在线教学方式的选择
(一)直播教学
(二)录播教学
(三)MOOC教学
(四)研讨教学
二、在线教学平台的选择
(一)Canvas平台
(二)Zoom系统
(三)“好大学在线”及教育部推荐的MOOC教学平台
(四)智慧教室云录播平台
三、在线教学的质量控制与反馈情况
四、对疫后在线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利用网络直播实现“大班授课、小班辅导”的教学方式
(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三)进一步做好研讨型翻转课堂的课程设计
(四)分析教学平台学情数据以提高教学质量
(五)推进智慧教室环境下的教学方法创新
参考文献
在线课程内容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新探——基于学习者体验和知识付费的视角
一、在线课程质量评价的时代审思
(一)学习者主权理念下在线课程的需求牵引:学习者体验
(二)付费学习模式下在线课程的核心价值:内容质量
(三)在线课程质量评价的新视角:满足学习者内容体验的在线课程内容质量评价
二、在线课程内容质量评价体系的理论建构
(一)在线课程内容质量的概念界定
(二)在线课程内容质量的评价维度和关键指标
(三)第一轮评价指标体系的形成
三、在线课程内容质量评价指标的实证遴选
(一)指标的修正
(二)隶属度分析
(三)相关性分析
(四)鉴别力分析
(五)最终确立的评价指标体系
(六)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四、讨论与反思
参考文献
高校新教师培训的调查分析与建议——以某985高校为例
一、研究设计与实施
1.研究问题
2.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3.数据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1.培训的满意度及相关度
2.实践后的反思
3.欠缺及不缺的教学技能
4.偏好的教学发展形式
三、结论
1.参与度高的培训形式更受新教师肯定
2.新教师对教学能力提升的需求是多元化的
四、建议
1.搭建立体化的新教师教学发展服务体系
2.在培训内容和形式上提供更多包容、多元的选择
3.优先满足“愿意接受帮助提高教学的新教师”
参考文献
教师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教师教学发展项目的实施与评估
一、教师教学发展的主要任务与挑战
(一)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及其服务项目
(二)高校教师教学发展项目设计与实施的挑战
二、基于DCSF模式的教师教学发展项目实施
(一)项目主题设计:需求(Need)导向
(二)项目内容展示:案例(Case)路径
(三)项目执行:服务(Service)本质
(四)项目优化:持续反馈(Feedback)
三、教师教学发展项目实施效果评估
(一)项目服务情况分析
(二)项目价值评价
(三)参与者在认知与行为上的改变
(四)大学对项目和活动的新需求
参考文献
高校海归青年教师首聘期工作满意度的地域差异研究——基于2008—2017年20所城市调查数据的分析
一、引言
二、研究方法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三)样本分布
三、海归青年教师首聘期总体满意度的地区差异
(一)不同类别城市海归青年教师首聘期总体满意度的差异
(二)部分代表性城市海归青年教师首聘期的总体满意度
四、海归青年教师首聘期工作满意度地区差异的多维度比较
(一)不同类型城市海归青年教师首聘期工作满意度的分析
(二)部分代表性城市海归青年教师首聘期满意度的多维度对比分析
五、结论与讨论
(一)海归青年教师首聘期工作满意度的整体水平不高
(二)新一线城市海归青年教师的满意度不高,但近年有提升趋势
(三)一线城市海归青年教师的总体满意度波动较大,薪酬待遇满意度较低
(四)二线城市海归青年教师的首聘期工作满意度水平较高
参考文献
论上海市教师教学激励计划的优化——以大学“数学分析”课程为例
一、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二、教师教学激励计划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三、教师—学生交互激励计划的必要性和实施构想
(一)教师—学生交互激励计划的必要性
(二)实施构想
四、具体实例
五、总结
参考文献
外语教师评价素养发展:理论框架和路径探索
一、引言
二、语言评价素养的理论框架
(一)语言评价素养的概念
(二)语言评价素养的研究
(三)案例分析
(四)对语言评价素养发展的启示
三、外语教师评价素养的发展路径
(一)评价素养的理论框架研究
(二)发展路径探索
四、结语
参考文献
行动与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一、精心组织,精准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在线教学工作小组
(二)结合课程性质,选择合适授课模式
(三)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四)多师联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二、建立审核清单制,确保“实质等效”,以期“线上线下”无缝衔接
(一)在线授课前准备
(二)在线授课的实施
(三)在线授课后反馈
三、全程督导,质量保障
四、总结
参考文献
工科大学物理“黄金分割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一、黄金分割教学模式的提出
二、黄金分割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一)优化知识点的教学逻辑设计,提升教学效率
(二)整合梳理教学内容,合理设置互动任务
三、教学策略之易化课程学习
(一)揭开物理的神秘外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本质
(二)使用直观教学法,联系实际生活,使学习对象具象化
(三)讲好物理故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四)展现物理学的神奇美,丰富学习感受
四、教学策略之促进学生有效互动
(一)基于问题和任务促进学生互动
(二)量化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促进学生积极互动
五、黄金分割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一)学生认可度评估
(二)学生参与度评估
(三)学生能力提升自评
参考文献
建构式实验教学探索——以“结构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
一、引言
二、结构模型设计与制作教学模式的发展与实践
(一)独立发现阶段
(二)指导性发现阶段
(三)建构式学习阶段
三、对提高教学方式有效性的反思
(一)以学习者的认知规律为依据
(二)需要创造性地情境设计,引人入胜是关键
(三)教师的角色——“导演”而非“演员”
(四)学生的角色——“演员”而非“观众”
(五)教育需“留白”
(六)小班教学的组织形式
(七)注重教学的实效性
四、结语
参考文献
多层次闭环反馈项目式教学模式探索——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卓越计划2.0”为例
一、引言
二、项目式教学模式剖析
(一)以“课程任务”为中心
(二)以“教学内容”为中心
(三)以“自我需求”为中心
三、多层次闭环反馈项目式教学模式框架
(一)基于闭环反馈原理构建项目式教学模式框架
(二)框架主体及其关系
四、项目式教学模式设计案例——以“卓工计划2.0”为例
(一)全面打通的培养模式
(二)知识共享的管理模式
(三)持续发展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高等数学”在法国工程师预科教学中的实践创新
一、背景介绍
二、法国工程师预科“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形式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
(二)与课堂内容相结合的课外教学
(三)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方式
(四)“高等数学”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反馈研究
参考文献
视频反馈法对网球技术在线教学的应用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静态及动态网球技术的形成
(二)激发大学生自我效能感
(三)提升网球技术的在线教学效果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参考文献
动态与资讯
从行路者到引路者——玛莎·施瓦茨的设计教学、实践与研究哲思
参考文献
美国护理学博士的培养及对我国的启示——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护理学院为例
一、UIC护理学院博士教育的概述
(一)培养目标
(二)课程设置
(三)毕业标准
二、UIC护理学院博士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一)完善博士培养体系
(二)构建良好的学科大环境
(三)明确教师/学生共同体的职责
三、小结
参考文献
“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通识教育的美国启示——美国五所一流大学新一轮通识教育改革案例研究
一、“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通识教育的内涵
二、美国通识教育的历史演变
(一)通专共存:美国通识教育的初始发展阶段(20世纪30—70年代)
(二)通专平衡:美国通识教育的平衡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20世纪末)
(三)通专融合:美国通识教育的交融变革阶段(20世纪末至今)
三、美国五校新一轮通识教育改革的特征
(一)追求卓越,服务社会:通识教育价值理念的再塑造
(二)跨越学科,兼容并包: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再融合
(三)文理并重,巩固基础: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再重整
四、“以学生为中心”视角对我国高校通识教育改革的启示
(一)以学生发展为基础,构建塑造核心价值的通识教育价值理念体系
(二)以学生学习为导向,构建激励学习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三)以学生学习效果为目标,构建科学评估、协同优化的通识教育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加拿大安大略省教学轨教职的发展现状、评价标准及现实启示
一、TSF的产生背景及发展现状
(一)安大略省引入TSF的动因
(二)TSF的发展现状
二、TSF岗位的聘任与晋升评价标准
三、扩大TSF规模的潜在风险与挑战
四、小结与启示
参考文献
康奈尔大学教学评价体系探析
一、康奈尔大学教学评价体系的构成
(一)教学评价的组织架构
(二)教学评价的内容与评价标准
(三)教学评价的主体及评价方式
(四)教学评价分数的权重分布
二、康奈尔大学教学评价体系的特点
(一)多元主体评教
(二)多维度、全过程评教
(三)以学评教
三、康奈尔大学教学评价体系的启示
(一)高度重视评价工作
(二)积极吸纳不同参与主体
(三)关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四)转变评价模式,关注学生的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