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一、引言

高效可靠而富有创新性的工程技术人才教学实践培养模式是新工科建设必经之路。2010年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旨在培养造就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2017年,教育部先后推动形成新工科三部曲“复旦共识”[2]“天大行动”[3]和“北京指南”[4],发布《关于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5],强调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创新、抓住新技术创新和新产业发展机遇,加速形成工程教育“中国力量”。2018年,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6]提出树立工程教育新理念及创新工程教育教学组织模式,标志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进入2.0时代(“卓工计划2.0”)。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工程教育新型实践培养模式,广泛应用以学生为实践主体的主动式“理论+实践”项目教学模式,形成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工程教育培养模式,如:美国的欧林工学院、荷兰代尔夫特大学[7]等,我国哈尔滨工程大学[8]、华中科技大学[9]、上海理工大学[10]、兰州理工大学[11]和上海交通大学[12,13]等,均立足本校实际,从课程、教师、教材、设施和培养计划等各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实践,对新型工程教育改革有一定借鉴意义。项目式教学模式在研究和实践中推陈出新,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14-16]

本文旨在以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培养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产出为导向,打造多层次闭环反馈项目式教学模式,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卓工计划2.0”为例进行实践,为新工科产教融合“卓工计划”人才培养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