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学习为导向,构建激励学习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2025年08月10日
(二)以学生学习为导向,构建激励学习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通识教育的主要实践途径是学生学习,而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正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5所高校的例子显示,在新一轮通识教育改革中,美国高校的课程体系注重跨学科化的兼容并包、文理并重与基础逻辑能力,以适应21世纪的不断变化的时代主题,使学生能够进行更加卓越的学习。在跨学科化方面,美国高校在课程实践、专业探索、研究计划等维度的措施都有效地推进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学生通过跨学科学习可以实践对不同学科知识的整合,接触到最前沿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在文理并重与注重基础能力方面,美国高校重新平衡了课程设计中各个部类的比重,既体现了对通识教育中文理各部类重视的传统要求,又兼顾了当今世界科技、信息迅速发展对数理逻辑、沟通能力的现实要求。
我国最早开始通识教育改革的高校大多沿用哈佛大学“核心课程”的设置。以上海交通大学2018级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要求为例,仅要求学生在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四大门类任选满足学分要求即可,并没有吸收新时期美国高校同时强调选课之间的关联性、学习的“跨学科”性的经验,使得学生习得的知识不能交叉融会、互补贯通,易造成碎片化学习的现象。我国应该学习美国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思路,注重关联性,推出更多注重多元跨越的课程实践、专业探索和研究计划,更好地激励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