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一、引言

随着语言测试用途的不断拓展,考试的结果被用于各种高风险决策,考试的社会学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McNamara&Roever 2006;杨惠中、桂诗春2007,2015)。高风险考试要求从业者确保考试的专业化,合理使用考试结果,关注考试所产生的社会效应(Brindley 2001;Davies 2008;Spolsky 2008)。同时,随着教育问责制的推行,对问责考试(accountability testing)开发者和使用者的评价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Chalhoub-Deville 2016)。教师是问责考试最主要的利益相关群体,教师的评价知识、评价能力和伦理道德水平等对其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Fulcher 2012;Popham 2009;Rea-Dickins 2008)。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评价素养(assessment literacy)逐步被纳入语言测试的研究范畴,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前,我国有多种用于入学、毕业、就业等目的的高风险外语考试,还有各类校本考试和课堂评价(Cheng&Curtis 2010;Yu&Jin 2016),涉及教师、学生、家长、教育政策制定和行政管理部门、社会使用者等多个群体。然而,目前国内对外语教师的评价能力探讨比较零散,对教师评价能力的理解还不够全面,能够结合教学实践和教学情境进行对教师评价能力的探讨则更少(唐雄英2013;许悦婷2013)。本文将聚焦教师这一重要的教学和评价主体,探讨外语教师评价素养的发展路径。